
朗读
发布日期: 2018- 08- 10 10: 10 | 浏览次数: 37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
索引号 | 002973455/2018-47847 | ||
组配分类 | 政府预决算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 |
生成日期 | 2018-08-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关于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
市财政局 王文辉 (2018年7月2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各项财税服务保障工作,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603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4.1%,同比增长17.5%。全市财政总收入减去中央级收入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55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3.3%,同比增长11.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57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6.3%,同比增长4.0%。其中:市本级支出346997万元,同比增长12.0%;乡镇(街道、开发区)支出178734万元,同比下降8.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826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5.1%,同比增长112.5%,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402352万元,同比增长112.7%;其他基金收入15910万元,同比增长106.5%。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57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2.6%,同比增长111.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由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在下半年结算,所以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数均为零。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等九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850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6%,同比增长14.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1184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8%,同比增长9%。 (五)政府债务情况 今年,宁波核定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为143亿元(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比上年增加17亿元,其中: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亿元(均为专项债务);存量政府债务限额7亿元(均为一般债务)。 (六)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围绕全年预算目标,主要做好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财政保障,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集中财力改善民生,重点保障十项民生实事工程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40871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7%。支持“两区三城”、“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智能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重点产业建设,上半年拨付扶持经济政策资金42900万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20类82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面向全市177个部门单位做好“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 二是依法强化征管,实现收入平稳增长。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原则,坚持应收尽收、依法征收。实施重大失信纳税人税收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欠税清理。进一步完善征管服务,努力确保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征管工作平稳过渡。推进信息化规范化征管,开展内控监督管理、纳税风险评估、税收执法督察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三是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监管绩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结合、支出经济分类的预算编制模式。加强绩效评估,对河道清污、居家养老等10个政策性项目实行预算项目库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清理盘活各类结转结余资金,提升收支调度水平。加强公务支出管理,“三公”经费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13.7%。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推进全市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应用扩面,做好财政资金、社保资金的竞争性存放和保值增值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财政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加强债务管理,实施存量隐性债务化解消化工作,做好政府债券置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全市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工作。 虽然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市外贸依存度较高,中美贸易摩擦将对经济财政形势造成一定的影响;民生等财政支出刚性大,收入增长难以跟上支出需求,收支矛盾仍然突出;部分政府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大;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根据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市委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围绕全年预算目标任务,下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服务全市发展大局。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着力支持我市重大平台建设和重点产业培育,保障各项民生实事投入。完善财政扶持经济方式,积极引导产业基金运作,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及时兑现财政政策资金,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财政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二)依法组织各项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做到依法征收。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在做好存量税源巩固、新增税源质量提升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税源型企业培植引进工作。加强税费征收管理,强化涉税风险应对,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各项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强收支预算分析,规范预算执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管理,统筹整合政策资金,完善经济扶持、社会保障、农林水等政策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进一步提高乡镇理财治税能力。强化债务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规范推进PPP项目,做好新一批政府债务债券置换工作。加强国资管理,按照资产清理方案做好权证补办、资产处置等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资国企体制创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