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四十载 余姚水利启新程 | |||||
| |||||
从1985年全年水利投资504万元到2024年完成水利投资27亿元,从曾经的“海塘抢险”到如今的“海塘安澜”,从全市饮用水源地缺乏到建成“一大三中”水库,从饱受洪涝之苦到如今建成“高速水路”现代化水利枢纽……四十年来,余姚水利事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排涝、民生用水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余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水利根基。 如今,随着北排二通道全线贯通、下姚江堤防整治工程加速建设以及西岙水库筹建启动,余姚正以“水网先行区”的姿态,全力谱写新时代治水兴水篇章。 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的大幅增加,是余姚水利四十年发展的显著体现。1985年,余姚仅完成水利投资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7.7万元;2024年,余姚完成水利投资27亿元,其中中央、国债到位资金约6亿元,各项数据均突破历史纪录,全年共谋划实施水利项目59个。受杭州湾南股潮流影响,我市曾长期处于“海塘抢险”的被动局面。2000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治江抢险围涂工程,到2015年,海塘安全标准达到了“百年一遇”,并围成海涂10万亩。近年来,我市又完成海塘安澜工程(陶家路江以东段),使安全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还有效补充了耕地,增加了建设用地供应,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显著提升,是余姚水利带给市民最直观的安全感。回顾历史,1984年6月余姚发生暴雨,雨量达160-170毫米,导致1.36万人受灾,137间房屋倒塌,1人死亡。之后的3年里,我市多次受台风侵袭,损失严重。1984年大水后,我市新建以临海浦闸为枢纽的北排工程和以西横河、斗门二闸为骨干的东排工程,北排和东排系统初具规模。2013年10月“菲特”台风后,我市编制形成《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提出“东泄、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围”防洪排涝总体布局,并于2016年形成《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修编报告》,推荐实施工程33项,规划总投资逾130亿元。同时,我市成立流域防洪建设指挥部,科学排定防洪工程时序,承建姚江流域综合治理“6+1”工程中的4个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余姚城区包围、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完成扩大北排工程二通道中的泗门泵站(一期)、陶家路江整治工程、陶家路江排涝枢纽及供水工程建设,青山港—奖嘉隆江等整治工程也于今年7月7日实现通水,北排二通道提前实现全线贯通。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成,结合防洪调度决策支撑系统、姚江沿线排涝泵站远程控制系统等数智水利平台的研发应用,余姚在应对台风时的表现愈发从容。2022年“梅花”台风期间,面对创纪录的3.67米姚江水位,城区未发生严重内涝、更无人员伤亡报告,实现了“零伤亡、少损失”的防汛防台目标;2025年“竹节草”台风带来强降雨,北排二通道工程联合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合计北排水量达1960.16万立方米,姚江余姚站水位最高仅达3.33米,大大减轻了余姚城区及姚江干流的防洪压力。如今,余姚作为全省首个“高速水路”实验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乡居民用水的全面优化,让余姚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1985年,余姚仅有大型水库1座(四明湖水库)、中型水库1座(陆埠水库),大型饮用水源地缺乏,农村饮用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存在城乡供水不同质、不同量的问题。眼下,余姚除了现有的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梁辉水库、双溪口水库,还在谋划建设中型水库1座(西岙水库)。在农村供水方面,全市现有村级供水站173座,200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水、站站消毒”;2018年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行动,围绕农村饮用水的“水策、水责、水费、水质”,在宁波大市率先通过资产移交落实县级统管,构建起了农村水价形成、水费收缴及水费使用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农村饮用水建设道路,创新经验得到时任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批示,并入选《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简报》,供全国各地交流借鉴;2022年,我市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通过管网延伸、大岚水厂新建、单村水站管网更新、水质工艺提升及水源保障提升等5大工程,基本建成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实现了优质供水普惠全域的目标。同时,我市通过实施梁辉水库隧洞引水工程、浙东引水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牟山湖增容工程、梁辉向家弄水库联通工程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域水资源配置。此外,我市还积极搭建幸福河湖生态,围绕“一轴引领、三片并进、十带辐射、百珠闪耀、全域幸福”的总体格局,累计建成美丽河湖16条、美丽河湖片区8个、美丽山塘36座、水美乡镇9个、亲水节点16个,累计实施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74公里、建设村水环境整治项目42个。 姚江入选2024年浙江省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姚江水利风景区成为2024年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入选第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生动描绘了“盈盈碧水润姚城、幸福河湖入画来”的美丽画卷。 四十年风雨兼程,余姚水利书写了辉煌篇章,先后斩获3次省“大禹杯”金奖,被评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县级水网先行区、浙江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第二批试点县、浙江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试点……累累的硕果背后,是我市持续狠抓治水工作的坚韧,更是牢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站在新起点上,随着《余姚市水网建设规划》的实施,余姚这座幸福之城,正朝着“涝能防、旱能调、水常清、城宜居”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大步迈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