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园村“牛皮癣”正在清除中 | |||||
防止“复发”是关键 | |||||
| |||||
8月2日,本报“四明聚焦”舆论监督工作室关注梨洲街道苏家园村林枫自然村被“牛皮癣小广告”入侵,村民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报道刊发后,引起梨洲街道的高度重视。街道环卫所、综合行政执法队二中队以及“振兴物业”三方迅速行动,清除这些烦人的“牛皮癣小广告”。 昨天,记者再赴现场,见到“国家卫生市”形象牌上的小广告已被清理完毕。在林枫自然村,环卫所的保洁工人正和振兴物业工作人员一起,用铲刀挨家挨户地铲除出租房门上的“小广告”。作业人员告诉记者,清理行动于3日一早就开始了。这些“小广告”张贴容易清除难,清理完整片区域还需要一些时间。 梨洲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二中队队员翁炎杰表示,此前,中队也接到过梨洲街道辖区内其他地方关于“小广告”的举报,中队对贴“小广告”的当事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对于林枫自然村内“小广告”泛滥的现象,中队会在今后加强日常巡查,发现乱张贴行为及时制止;同时与村(社区)联合建立防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并不定时开展针对“牛皮癣小广告”的执法整治行动;针对屡教不改的乱张贴行为,将对当事人加大处罚力度。 在采访中,几方人士都提出,“牛皮癣小广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整治过程中存在着“违法成本低、执法难度大”“清理速度跟不上张贴速度”等痛点。如何实现“标本兼治”和长效管理?记者建议,不妨可以借鉴一下各地的优秀做法,如武汉推出“呼你撕”,让违法号码彻底“失声”;湖北利用“特殊涂料”快速分解小广告粘胶,同时广泛设置“便民信息栏”,疏堵结合;上海10多个部门联动发力,让“小广告”无所遁形……这些创新举措,从源头管控、技术赋能、疏堵结合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总而言之,治理“牛皮癣小广告”不能止步于突击清理,必须实现从“清癣”到“防癣”的转变。只有积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使用科学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祛病除根,还市民一个清爽整洁的城市环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