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今日余姚
用文明实践书写温暖篇章
我市多个项目亮相宁波市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 2025- 08- 11 08: 28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近日,我市的“像素暖痕——老年人E像圆梦”文明实践项目、“我的妈妈是艺术家”——“文创+”赋能“全职妈妈”价值绽放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小板凳”宣讲团、“生命摆渡·异乡安魂”无主骨灰生态葬文明实践项目等多个项目在2025年宁波市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上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探索和丰硕成果。

“像素暖痕——老年人E像圆梦”文明实践项目聚焦我市特殊老年群体,以“科技+人文+情感”开展影像留存服务。志愿者拍摄老人肖像、修复老照片,按时间轴制作《生命影像集》,并录制口述故事生成“生命二维码”供家属浏览。目前,该项目已制作影像集519份,开展行动29场,服务超1.2万余人次。

“我的妈妈是艺术家”——“文创+”赋能“全职妈妈”价值绽放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搭建“技艺传承+柔性就业+心理重塑”关爱体系,为“全职妈妈”创造支持网络,让文创手工艺制作成为价值绽放路径。目前,该项目已助80多名妇女再就业,售出成品2100余件,家庭增收超90万元。

“小板凳”宣讲团致力于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小板凳”形式、“方言+案例”方式,从田间地头讲到企业车间,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实用技能等5大方面,构建了广泛多元的宣讲网。目前,该项目已培养出8名“乡村名嘴”,开展宣讲200余场,覆盖1.6万余人次,推动党的理论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生命摆渡·异乡安魂”无主骨灰生态葬文明实践项目聚焦市殡仪馆积压无主骨灰,构建“一场安葬仪式、一堂生命教育课、一项异乡客关爱行动”文明实践体系,为无名逝者提供体面生态安葬,让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项目已实施7次,安葬无名逝者243名。

“这些接地气、贴民心的实践案例,既展现了我市在文明实践领域的创新成果,更是广大群众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的生动写照。”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文明实践机制,探索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项目,让文明实践阵地用起来、服务优起来、活动火起来、人气聚起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