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女能手奋战高温插秧忙 | |||||
| |||||
昨天清晨5点半,牟山镇青港村的田野还笼罩在晨雾中,一阵急促的发动机轰鸣声打破了宁静。45岁的黄甥虹一脚跨上插秧机,载着满车翠绿秧苗驶向水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转眼间,原本空旷的田野上铺展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新绿。 作为市笙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黄甥虹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女能手。她和丈夫在村里流转土地种田已有10多年,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600多亩。夫妻俩分工明确,她负责插秧,丈夫负责割稻,两人配合默契,成为村里农业生产的“黄金搭档”。 “每年7月中旬到8月是最忙的时候,抢收抢种一刻不能耽误。”上午9点多,烈日渐渐爬上头顶,黄甥虹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汗珠。眼下,合作社刚完成200多亩早稻的收割,紧接着又要投入烘干、耕地和插秧等工序。接下来的几天,她还要完成400亩的插秧工作。“每天清晨开工,中午休息半小时,一直干到晚上7点多。” 随着太阳越来越高,黄甥虹的汗也越来越多。“发动机就在屁股底下烤着,像坐铁板烧。“她笑着掀起座垫,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为了防止晒伤,她全副武装——防晒衣、草帽、毛巾一样不少,但皮肤仍被晒得黝黑。“中暑是常事,喝点藿香正气水、刮个痧,第二天照样下田。”她笑着说,“农事不等人,再热也得坚持。” 在黄甥虹看来,机械化种植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让农民有了底气。“我驾驶插秧机,从早到晚一天能插40亩左右。”说着,她利落地调转机头,又驶向下一块待插秧的田地。 阳光下,她的身影与翠绿的秧苗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农耕画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