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今日余姚
留学生点赞瑶街弄村“儿童友好”实践
发布日期: 2025- 06- 30 08: 28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这座古桥叫‘景福桥’,100多年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曾为它留下珍贵的影像,这座桥现在还在我们村里呢!”6月28日上午,在马渚镇瑶街弄村地名文化馆内,村党总支书记魏君文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向一群肤色各异、目光专注的留学生娓娓道来。听完翻译老师的解说,留学生们发出了阵阵惊叹:“Amazing!”“So great!”

“古桥还在,但村庄变了模样。”魏君文向留学生们介绍,近年来,瑶街弄村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改造公共空间、挖掘文化记忆,让村庄焕发了新生。来自法国的留学生凯瑟琳举起手机连连拍摄:“这里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代活力,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令人敬佩!”

当天,浙江万里学院组织70余名师生来到瑶街弄村,开展“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文化考察活动。其中,有来自法国、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的44名留学生。他们一起探访村乡情馆、地名文化馆,并到乐安湖村湖心岛采风,考察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乡情馆,蓑衣、捕鱼竹笼、分离谷物杂质的风车等老物件引得留学生们驻足讨论。

见面会上,10名当地小学生向留学生们送上了亲手绘制的明信片,彩笔勾勒的稻田、古桥和现代化城镇让留学生们爱不释手。印尼女生乔瓦纳接过明信片,笑着说:“中国人热情好客,让我感到很温暖,孩子们笔下的乡村和我的家乡完全不同,我想带回去给家人看看。”

当天,该校学生还就前阶段开展的“余姚童视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作阶段性成果汇报。据悉,为促进校地合作共探“儿童友好”新路径,该校联合我市妇联、马渚镇妇联、瑶街弄村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调研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儿童友好空间规划、文化教育等主题展开调研。未来,该校实践团队将持续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该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梁宵表示:“这次活动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次有益探索,要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智慧。”

离开时,高大帅气的法国男生克莱蒙特竖起大拇指:“这个村庄刷新了我对中国农村的认知——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装进了风景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