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72698/2025-6361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件编号: | 余政办发〔2025〕38号 | 生成日期: | 2025-05-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责任处室: | 余姚市政府办公室 |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2025学年教育事业计划的通知 | |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2025学年教育事业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2025学年教育事业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余姚市2025学年教育事业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聚焦教育现代化,全力冲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国家级评估,让教育成为余姚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最强支撑和动力。根据以上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现将全市2025学年教育事业计划安排如下 : 一、2025学年各类教育事业招生计划 (一)学前教育。 计划招收新入园小班幼儿409班,11555人。在园幼儿达到1166班,30938人,平均班额26.53人。计划年内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以上,梨洲街道最良幼儿园、阳明街道康山幼儿园等15所幼儿园下半年停止办学,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争取达到70%,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秩序,提高保教质量。 (二)义务教育。 小学:计划招收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小学新生294班,12668人(新生班额原则上控制在45人及以内)。小学在校生人数计划达到1826班,76136人,平均班额41.7人。其中牟山镇青港小学、实验一小教育集团花园校区等9所学校停止招生(包括5所原转公民工子女学校);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初中:2025年小学毕业生预计12655人(其中本市生源5771人,外地生源6884人),比上年增加469人,考虑到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回户籍地就读,计划初中招收262班,11687人(新生班额控制在50人及以内),小学升初中比例达到100%。初中在校生人数计划达到775班,34620人,平均班额44.67人。 按照“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力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100%。按照省规范民办义务段发展“双控”工作要求,严格控制民办学校招生比例,确保2025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义务段在校生5%比例内的省定要求。 (三)高中段教育。 2025年上半年初中毕业生预计9786人,实际报名参加2025年中考9549人(其中省内生源5063人,省外生源4479人,港澳台7人)。按照初升高比例99%以上、普职比75:25原则,考虑到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回户籍地接受高中段教育,计划普通高中招生112班,5462人(包括四中、高风各招收2个公办班,合计4班200人);综合高中招生21班,1050人;职业高中招生47班,2140人;合计高中段计划招生8652人,普职比为6512:2140=75.3:24.7。同时适当向市外职高、技校输送生源。 (四)特殊教育。 市特教中心计划招收学前教育1班,4人;小学1班,10人;初中1班,12人;职高1班,12人;在校学生达到16班,173人。积极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按计划推进乡镇(街道)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着力加强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适龄三类残童入学率达到98%。 (五)成人教育。 增强乡镇(街道)农村成校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能力,巩固成校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加强校园文化、信息技术、特色品牌等内涵建设,拓展办学功能,提升办学水平。以乡镇(街道)成校为主阵地,围绕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社会治理等工作,加强高素质农民、企业职工、“两后生”预备劳动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双证制”成人高中、弱势群体等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老年人智能技术普及、老年教育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工作,办好教育民生实事。全年计划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3274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695人次,企业职工岗位培训41870人次,家政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59785人次,“两后生”劳动预备教育810人次,老年教育182288人次,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71399人次,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55758人次。 二、加快推进教育基建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一)学前教育。根据《余姚市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22-2035)》,在小区配套幼儿园陆续移交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公办幼儿园,提高各乡镇(街道)公办率。2025年完成梨洲街道时代云图里配套幼儿园、机关幼儿园龙泉园迁建工程、陆埠镇江南村幼儿园新建工程等三所竣工投用;积极推动凤山街道高铁红星江月府配套幼儿园、高铁云成大境府配套幼儿园、瑞云学校西侧配套幼儿园的移交;督促朗霞街道漫悦湾配套幼儿园、梨洲街道蓝光雍舜府配套幼儿园、凤山街道书晓诚园配套幼儿园、阳明街道城西配套幼儿园尽快复工建设。 (二)义务教育。根据《余姚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22-2035)》,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工建设凤山街道双河学校新建工程、阳明街道长安小学扩建工程和知行小学改扩建工程;实施危旧校舍整治工程,推进河姆渡镇中改造工程、三七市镇中改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加快融湾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城西学校新建工程、花园学校扩建工程、陆埠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泗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城南小学(未来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高中教育。加快推进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城区48班级普高新建工程、梦麟中学扩建工程、余姚中学综合楼新建工程、余姚八中扩建工程等一批高中段学校建设,为我市高中段生源高峰期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四)高等教育。加大力度推进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余姚校区新建工程建设。 三、加强招生监管,优化布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落实省教育厅招生工作“十个严禁”要求,加强招生管理工作,严格按计划、政策、程序和范围招生;严肃查处违规招生和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切实维护招生政策执行的公信力,学校要加强招生政策宣传,按照公开、便民原则,及时公告学校招生工作信息;不得在招生宣传和报名条件中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条款。通过优化布局、挖潜扩容等措施,努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的覆盖面。扎实有效规范涉校、涉生收费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核准不得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变相提高报名门槛。民办学校应提前公布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