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来风|湖山村姜山:艺术让乡村更有魅力 | |||||
| |||||
乡村道路宽敞整洁,宛如一条丝带铺展在大地之上,两旁绿树成荫,如一把把巨伞,为过往的行人提供遮护。屋舍错落有致,青瓦白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俨然一幅和谐宁静、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位于牟山镇湖山村的姜山自然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村庄环境美丽宜人,处处洋溢着自然与生态的和谐之美。 得益于去年开展的艺术赋能工作,姜山自然村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大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湖山村村干部宋涛说,住在村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幸福感油然而生,“去年8月以来,我们在上级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投资170万元提升姜山自然村的乡村风貌,为村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乡村生活。” 步入姜山自然村,一眼便望见那葱郁的古樟树。刚结束田间劳作的村民李金生正悠然地倚树小憩,他向记者感慨:“村里古樟树可不少,据说是宋朝先祖及其后人亲手栽下。它们默默见证着姜山人世世代代的辛勤耕耘,早已成为这里的标志性风景。”此次艺术赋能项目启动时,特别注重对古樟树群的完整保留,还细心地增设护栏,进行了美化提升,使得古樟树群与姜山自然村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风景如画的姜山自然村,村民们公认的美景非美女池莫属,它不仅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成为村中的一抹亮色。池畔绿树成荫,枝叶婆娑,池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供村民洗衣洗碗、提供生活水源的美女池,如今已悄然蜕变,成为村里的生态氧吧和休闲胜地。 为进一步发挥美女池的生态价值,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此次艺术赋能项目精心策划,对美女池边原有的休闲广场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去年11月底,唐诗广场惊艳亮相,新增的15米唐诗长廊,以古朴典雅的韵味,为古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新铺装的近300平方米广场,宽敞明亮,为村民们的夜生活搭建起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去年,我们村的水环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74岁的村民李立治表示,看着村里的一处处细微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与喜悦。那方被誉为美女池的碧波,如今更是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美得令人心醉。就连村里那两口承载着悠悠岁月的古池——庙池与四房池,也在这股变革的春风中焕发了新生。庙池与四房池,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至今仍被村民们视为珍宝,洗衣做饭皆不离其源。艺术赋能项目不仅对池埠头作了精心加固,使其更加稳固安全,还实施了彻底的清淤与美化工程,古老的水池在现代化手段的呵护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文化特派员的入村指导和艺术赋能项目的落地,我们村越变越美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湖山村村干部李一平说,姜山自然村有优质的西山白杨梅种植基地,去年夏天,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杨梅并在村中漫步,村内的几条古道也成了周末最热门的徒步路线之一。“也有村民向我们反映,村里的路太小,停车位不够用,不少游客的车停在路边阻碍了交通。”李一平说,在此次艺术赋能项目中,道路提升成了所有人最关注的点。 村内路面的白改黑工程完成后,每个村民都无比开心。从村口一直延伸到美女池边,蜿蜒的村道进行了拓宽,原来的水泥路改造成了两车道的柏油路,统一的黑色柏油路面更加平整宽阔,大大便利了村民通行。伴随着道路提升,姜山古道入口处的美化工作也顺利开展,并增设了指示牌和古道标识,得到了一致好评。 “我们增设了爱心徒步驿站,打造了休憩平台,努力为游客带来更多便利。”宋涛说,村中原有的小卖部成为爱心驿站的“物资点”,旁边的平台则为大家歇脚提供方便,同时整理出来的空地建成了公共停车场,为姜山村新增了10个停车位,“下一步,我们将对艺术家驻村基地进行招商,吸引咖啡店、露营餐车等入驻,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设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