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人大建议 > 2024
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三次会议第17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 07- 16 17: 12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管局

邵成杰: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市人大十八届三次会议第178号建议)已收悉,现将该建议的主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于我市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保护需求,提高部门协同及维权援助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很有助益。近年来,我局持续净化知识产权生态,取得一定成绩:至2023年底,我市共有注册商标5.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6271件,境外PCT专利申请年增143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获得中国专利银奖1件、优秀奖2件、省专利金奖1件。连续调处3起重大专利纠纷案,其中一起为全国县级市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赔付金额最大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市公安局每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蓝剑”专项行动,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3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我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获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宁波市副市长金珊,以及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市长沃勇特批示肯定。余姚市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单第十名,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宁波市政府督查激励。市市场监管局获评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2年度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获评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围绕您的建议,我局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

针对您建议的各竞争对手对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模仿情况较为严重,打击力度不够问题。我市着重从夯实知识产权尊重、保护的基础着手,营造整体的工作环境氛围。我们完善组织领导,调整余姚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及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两办主任及市场监管局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同时出台知识产权考核细则,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目标。我们加强宣传引导,“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在城区、乡镇开展大型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活动3场、发放宣传资料450份,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会4场,参加人数185人次;设置广告牌21块、电子广告标语12条、易拉宝15个,悬挂条幅、横幅广告20条次,发送新闻报道10余篇。市检察院联合工商联组织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引导企业在创业中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内生动力,首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普法微动漫,通过省、市检察院官方微信、微博宣传知识产权保护100余次。4月份我们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邀请公检法、海关等部门就刑事、民事、行政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探讨对策与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发文执行。我们加强走访服务,组织干部及辖区知识产权代理企业深入品牌基地、产业集聚园区、特色小镇,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咨询和管理体系规范指导活动,走访企业58家,解决问题20个。此外,我们还以余姚市工商联为平台,遴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专家库,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监督。

二、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机制

针对您建议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健全完善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部门协同,规范法护机制。我们加大知识产权执法稽查力度,聚焦侵权假冒高发多发的重点市场、领域和商品,加强违法线索摸排主动性,组建联合行动小组,在特殊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专项检查,提供线索支撑和靶向信息严格案件查办。公安部门开发建设“11087”安商护企系统,设置“安企、惠企、护企”三大功能专区,同步开发浙里办企业端和浙政钉民警端两个移动端应用,汇聚了企业诉求上报、专家预约、政策优享、风险测评等多个功能板块。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落实全域数字法院“法护知产”多跨场景在知识产权司法、行政领域的运用,推动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以数字赋能撬动法律监督,通过“规范牵引、数字赋能、多元服务”的全链条保护矩阵,提升知识产权司法行政综合保护质效,全面提升县域知识产权数字化协同保护水平。按照《关于实施“法护知产”在线协同保护机制的意见》(余法〔2023〕11号)文件精神,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以及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层级指导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案件的梳理、调度、指导和典型案例报送,对侵权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建立在线知产保护信息共享共查和跨部门案件线索移送工作机制,梳理线索移交、查办反馈、失信列严工作中的堵点,协商解决形成顺畅的“法护知产”全套机制,高质量办理知识产权案件,高态势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二是完善法护平台,落实惩戒机制。向上争取设立余姚(塑料制品)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的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建立甬知交知识产权余姚联络站,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侵权保险等评估、交易、运用。开展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培训,熟练协作技能,提高办案能力。以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协调相关单位各职能科室,解决难点痛点问题。三是健全信用体系,规范列严程序。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纠纷调处、失信惩戒、列异列严等综合职能在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中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信用风险状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并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严格按照《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提交恶意商标注册、仿冒专利申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从事严重违法专利、商标代理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列严处置。同时,区分不同的知识产权违法失信情况,完善程序和方式,实施快速、精准修复。

三、实施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管理标准

针对您提出的企业自身、相应研发设计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问题。我们着力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标准体系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持续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国家标准管理体系“GB/T29490”贯标,目前认证企业已达到145家。在此基础上,为尽快促使我市企业与国际化管理接轨,2023年7月我市争取到了首批国家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重点试点单位。为加大试点推进力度,该项目的补助政策写入我市《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通过评价认证企业可分档享受最高25万元的补助,争取到每年43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该项目,至2025年预计投入近千万元。专门印发《余姚市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国家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我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管理国际标准实施全覆盖工作目标及分阶段实施方案,以点扩面,引导我市企业全面实施和加强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

四、建强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队伍

针对您提出的需要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及应对指导问题,为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已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宁波分中心取得联系,利用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优势,借用他们的师资力量,通过业务培训、实战应对等形式,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撰写质量,提升专利确权率。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加高价值专利大赛竞赛获奖,提高余姚制造的国内外知名度。组织开展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师等职称考评,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深入排摸了解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建立创新保护服务地图,掌握商标、专利、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情况,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遇到的困难、需求、预警进行收集汇总,开出体检报告,通过培训指导,着力解决创新保护和转化运用问题。涉及企业重大问题的,我们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各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提供援助。此外,为解决企业线上评估、咨询平台、案例指导等问题,我们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在“浙江省知识产权在线”数字化平台的上线应用,加大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的全链条运用。

下一步,围绕您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协同保护、加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建议,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府政策激励。根据上级政策导向,调整我市知识产权方面的资助政策。重点倾向于维权保护激励,如对境外知识产权维权成功的企业,给予律师费、诉讼费等补助。高价值专利运用资助,如对中国专利金、银奖、优秀奖;宁波专利金、银奖、优秀奖的奖励。自主品牌奖励,如对各级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奖励。价值运用奖励,如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及侵权保险予以补助。

二、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以贯标认证为抓手,促进企业负责人与管理层的知识产权重要性及管理能力的提升,鼓励、引导和培训企业在创新研发、知产保护全流程开展防侵权检索分析(FTO)和专利布局。向规上企业宣贯知识产权运用促进重要性,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从外引进关键核心发明专利,增进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宣传活动,对标“高价值发明专利”,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三、加强保护中心建设。发挥已建余姚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作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设立中国余姚(塑料制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创造条件与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建立余姚分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模式,明确服务对象、服务事项、部门职责、运作机制,打通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一件事”,推动预审确权、快速维权、纠纷应对、预防侵权、综合服务工作全方位高效覆盖,推动部门间无壁垒协同保护。

四、加强综合服务助力。引导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形成一套特有的品牌文化,使产品附加值更高,市场竞争优势更稳定,品牌发展更有持续性。构建品牌保护联盟,形成交流互动机制,以舜宇、江丰、大丰等知识产权强企为典型,提供可复制的走出去模板,引领中小微企业逐步成长。辅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前瞻趋利化前景布局,加快对国外垄断技术研发改良,绕过壁垒抢占市场。借助专门的知识产权咨询法律服务机构,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品牌孵化能力。培育智能化、高新技术材料、科创型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与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许可,推进无形资产的价值转化,不断扩大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强化维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与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从政府层面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分管领导:高  巍

联 系 人:谷卫东

联系电话:89554305

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5月10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