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9号提案的答复 | |||||
| |||||
马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度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从深化“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我省强村富民工作进行部署。同年8月,宁波市局出台“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对全宁波大市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进行部署,共五方面17项举措。我市出台《余姚市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实施方案》,围绕“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领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高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 2023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9.9%,经营性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69元、同比增长6.6%;低收入农户收入同比增长11.1%。 一、关于您提出的“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 2023年,我市持续深化农业双强,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建成水稻、茶叶、生猪三个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产业,培育省数字农业工厂3家、农事服务中心3家、宁波数字化种养基地7家,新改建高标农1.68万亩,推进粮功区提标改造0.69万亩,推广菜稻轮作、稻渔种养等高效模式,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000亩;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12个,“产权超市”综合溢价率达20%,创新推出“村采云”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98万亩,流转率达65.1%,开展标准地改革试点2处,激活利用闲置农房450宗。 2024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家、数字化种养基地3家以上,建设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7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100个以上,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70%,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万亩,新增稻渔共养面积6000亩、菜稻轮作面积3000亩,新建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1个,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3个;支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区域抱团,探索“股权经济”“飞地经济”,培育发展强村公司,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大村庄经营力度,统筹利用乡村特色资源,探索发展融合业态,迭代升级农村“产权超市”,交易额增长2.5%,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占比达70%以上, 二、关于您提出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2023年,我市做大做强乡村“土特产”,提能“地瓜经济”,育成推广新品种2个、示范面积4万亩,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2家,新增绿色食品5个,入选亚运供应基地1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入选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1个、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单3个。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示范性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25家,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个,建成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村)3个,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示范村1个。 2024年,我市将做实做深乡村“土特产”,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02个、主推技术53个以上,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新认定宁波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2条;发挥好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示范作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等级民宿、浙韵千宿2家,休闲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推进“四明臻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运行,办好“杨梅节”“葡萄节”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推介活动,推动“互联网+品牌农业”融合发展。 三、关于您提出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我市顺利完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验收工作,新改建农村公路15.68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100%,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68.77公里,排名宁波第一;完成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82个,中小河流治理2.8公里,创建美丽河湖5条、水美乡镇4个;建设新时代电气化村14个,实现行政村和主要集聚地5G网络全覆盖。 2024年,我市将继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改建农村公路7.9公里,创建农村交通安全示范路2条,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79.9公里,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2%以上,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2%以上;加快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8座、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打造红色四明旅游充电服务,新建农村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11个,新建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12个。加快全域5G基站建设,城乡“同网同速”。 四、关于您提出的“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支持”: 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农创客培育行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1399名,培育农创客300名;选派第一书记119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70名、科技特派员143人次驻村帮扶;定向培养乡村医生51名、基层农技人员8人;招引新乡贤721人次,新增乡贤基金1100万元。 2024年,我市根据上级“三支队伍”乡村人才工作建设总体部署,制定出台《现代新农人“姚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现代“新农人”培育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主要抓好以下工作:打造“乡贤助乡兴”共富实践基地3个,创建宁波市青创农场2家,推荐浙江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青牛奖”候选人2人,培训高素质农民1200人次,新培育农创客300名,推荐培训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0人,联动选派科技特派员115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78名,开展农民实用技术与科学素质培训2200人次。 五、关于您提出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023年,我市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新增宁波级以上垃圾分类典范村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运体系综合提升占比5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9处,新增农村规范化运维公厕182座,“甬有碧水”考核蝉联宁波第一,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市、区);创建“无废乡村”5个,推进生态拦截沟建设项目5个,新增省级低碳生态牧场3家,秸秆综合利用率98.1%,累计清理腌制池964个、153.59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9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2024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实施行政村电力通信等管线序化12个村,村内道路提升24个村,创建宁波市级以上垃圾分类典范村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覆盖率提高到70%,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项目1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1.57%以上,新改建农村污水管网9公里、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2%以上,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新增农村规范化运维公厕182座;新建低碳生态农场4家,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造林绿化537亩,建设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秸秆利用主体2家、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个,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5%以上、秸秆离田率达25%以上。 衷心感谢您对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工作的关心,同时也希望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分管领导:汪长海 承 办 人:王忠水 联系电话:89555622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3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