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建议及办法 | 既能徒步、慢跑、骑行,还能成为日常的绝美打卡背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绿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余姚西边市民总是向我反应绿道不够长。
主要原因:
第一,就近健身、去江边绿道或漫步或骑行,已经成为余姚老百姓热衷的休闲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恶化、社会竞争、人口密集,市民健康面临严峻挑战,健康意识的增强,让绿道越来越受到百姓喜爱;
第二,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老百姓们的致富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鸡棚、鸭棚不见了,露营、民宿、农家乐等业态逐渐丰富起来;
第三,绿道还能部署防洪堤系统,让市民在防洪灾时期更有安全感。
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条绿道串联起三个村的共富梦想
为此建议:余姚绿道从兰江街道郭相桥村直江排涝站往西途径夏巷村延伸至沈湾村
1、绿道是串联自然山水人文,串联城市记忆,唤醒乡愁的符号。母亲河姚江进入余姚的第一个村庄就叫沈湾,地处四明山与姚江平原的交接地带,也是余姚最西边的一个村庄,姚江穿村而过,湾湾绕绕足有有十八湾,宁静安祥的村落,深厚的农耕文化。村内有百年祠堂、百年古樟,四合园式的清、民国建筑,有沈宗瀚、沈君山故居,还有湿地资源,东北面接壤红色夏巷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可充分挖掘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碎片。
2、该绿道建成后可将城市及周边乡村联系起来,全力构建“绿道经济产业带”,让各村发挥各自优势,展现美丽乡村风采,形成资源互补,统筹推进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营造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活、消费新场景,可涉及徒步、露营、骑行、采摘等,增加旅游经济收入。“绿道+”发展模式正在撬动全域旅游发展,释放城市乡村潜力,助力提升城市乡村品位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3、绿道这样一个新的体育空间的出现,市民不仅可以就近健身,还可以带动好多体育产业的发展,比如“体育+旅游”模式,城市马拉松、自行车、慢跑、健身跑,吸引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骑行爱好者,在山水田园风光中感受生态魅力。
4、围绕这条绿道,三个村可建设大小驿站、快捷餐饮、游船码头、露营基地等设施,增加就业的同时吸引年轻人回家创业,在绿道的串联下,乡村有了公园,公园又是家园。书房、花店、咖啡馆会逐步分布于绿道之间,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5、洪水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建筑,我们又是洪涝灾害多频发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预防洪灾,新建沿河绿道部署防洪堤系统,最根本地增加了三个村的防汛能力。
绿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绿色出行的可能性,减少了居民的碳足迹,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绿道建设不断加快,截止2018年年底,全国一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而截止到2023年8月,全国已经建成绿道超过9万公里。“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和改造绿道长度约2万公里,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至少1公里,让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观可感。
望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予以批复,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