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4号提案的答复 | |||||
| |||||
何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4号提案)已收悉,现将该提案的主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何杰委员对当前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的关心和提出的建议。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规范化创造、高效化运用、法治化保护“三化共治”,取得高水平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专利46710件,其中发明专利5047件,发明专利总量居宁波第2;2022年新增PCT专利申请117件,申请量连续四年居宁波第1;2022年11月,余姚市再次入选“年度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单”前十名。 在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数据:2022年,我市共有90件专利登记许可,161件专利被许可;539件专利登记让与,530件专利受让。根据统计数据,在我市专利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大部分专利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专利转移转化率仍是当前我市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从专利授权质量来看:2022年,我市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595件,每万就业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21.69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2.7,在宁波大市内分列三、四、五位。高价值专利拥有量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区县确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从专利使用策略来看: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提前检索布局,申请了大量非正常专利和无效专利。三是从专利转化能力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专利运用能力不足,对专利通过许可、转让、质押融资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支撑研发保护的重视度不够,专利真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为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2022年余姚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在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通力合作下,保护服务中心联合市科技局和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召开了市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大会。会上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公布了含有214项免费专利的开放许可清单,涉及人工智能、光电综合等十多个领域。 下一步,如何针对核心技术加强创新研发并通过多种运营方式将专利真正运作起来,提升专利的市场效益,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我们将结合余姚实际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校企知识产权深度合作。高校在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缺乏市场运营和资本运作的经验。企业拥有市场化运营的优势,能够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和资本化。因此,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局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沿用“企业+高校”联动模式,促进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互动对接,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实现需求资源合理匹配。后续将搭建专利技术信息开放平台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扩大对产业化发展所需高价值专利源头技术的有效供给,建立起常态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二是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要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必须要构建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联盟。一方面,知识产权联盟有利于解决同类型企业之间“专利丛林”问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专利交叉许可、专利池许可模式,能够使联盟各方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共赢。我局今年以来正围绕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布局,积极推动智能机械、五金工量具、照明电器行业开展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探索联盟联合攻坚、联合运营、联合增效的新模式。 三是推广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入企。为推动专利下“书架”上“货架”。我局正在推广企业应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该中心是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共同发起,以“前期专利分级匹配、中期搭建交易平台、后期提供科技金融服务”为运营模式的知识产权交易场所。应用该中心可以为专利权人和专利使用人建立桥梁,让需要专利的人找到专利权人,让专利权人的专利找到买家。今年,我局计划通过该中心引导企业参与开放许可公开实施专利50件;完成专利许可备案150件,被许可备案120件。 四是深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职能。我局将立足企业需求,加速推进“融资+服务”工作平台,贯彻落实“政府引导、中介协作、银企双赢”的知识产权变现机制,让“知产”变资产,“专利”成红利。今年计划完成知识产权质押16亿元。同时,积极与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接合作,为重点企业出具推荐函,支持企业在该中心提前完成专利预审备案,借力前置预审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快速审查通道,缩短专利授权时间,促进高价值专利快速授权。另外,我市正筹建余姚(塑料制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建成后将提供快速预审确权、快速维权、保护协作、综合运用等四大服务, 五是加大高价值专利及转化转移政策激励力度。计划在今年新修订的知识产权奖补政策中设立发明专利产业化奖补项目,体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导向,也有利于企业运用技术创新,激励发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同时,对获得市级、省级知识产权奖项的权利人给予补助奖励,激励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建设与转移运用前景必定可观。 分管领导:曹玥 承 办 人:谷卫东 高翔 联系电话:62722436 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24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