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4276233/2023-77715 | 内容分类: | 病虫情报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日期: | 2023-09-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责任处室: |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
晚稻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
一、发生情况 1、白叶枯病:当前老病区单季稻普遍发病,部分田块危害较重,个别连晚田块已见发病,近期气温适宜,雨水较多,非常有利于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特别是老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病田块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2、纹枯病:近期雨水增多非常有利于纹枯病发生,田间纹枯病进入激增期,9月4日调查,个别连晚田块出现串顶危害情况,重发田块病丛率达60%,病株率达45%,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3、稻纵卷叶螟:近期又有较大蛾峰出现。灯诱:朗霞点8月31日、9月4日分别诱蛾127、863只;阳明点9月5日诱蛾166只;临山点9月3日诱蛾121只。性诱:三七市点9月2日诱蛾18.7只/诱捕器。预计9月10日左右田间将出现卵孵高峰。当前气温适宜,雨水偏多,非常有利于卷叶螟发生为害,特别是连作晚稻,容易引起卷叶螟集中为害,需做好防控工作。 4、稻飞虱:灯下褐飞虱虫量较少。当前田间虫量差异较大,部分田块虫卵量较高。9月4日调查,连晚平均虫量3.7万只/亩(0-22.4),平均卵量16.6万粒/亩(0-73.9);经前期防治单季稻大部分虫量较少,平均虫量1.2万只/亩(0-3.6),个别失治漏治田块虫量高达105万只/亩。近期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稻飞虱迁入,田间食料丰富,褐飞虱繁殖强,必须做好防控工作。 5、二化螟:今年二代二化螟发生量较大,田间残留虫量高,部分田块为害较重,特别是混栽区的杂交稻。三代二化螟经前期防治,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但是部分田块残留虫量仍然较高,虫龄乱,须切实继续做好防治工作。9月4日田间调查,连晚平均枯鞘丛率2.57%(0-12),平均枯鞘株率0.65%(0-3.75)。 二、防治意见: 防治对象与策略:连作晚稻普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单季稻预防穗期综合症,嫩绿田块防治稻纵卷叶螟,失治漏治田块补治二化螟、稻飞虱,感病品种预防穗颈瘟;老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病田块预防白叶枯病。 防治时间:9月8-10日。 防治药剂: 穗期综合症、纹枯病: ①30%苯甲•丙环唑25毫升/亩; ②48%肟菌•戊唑醇25毫升/亩; ③19%啶氧•丙环唑70毫升/亩; ④48%苯甲•嘧菌酯30毫升/亩。 稻飞虱:①10%三氟苯嘧啶16毫升/亩;②60%吡蚜酮16克/亩。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①10%阿维•甲虫肼100毫升/亩;②25%乙基多杀菌素12克/亩;③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亩。前期二化螟重发田块残留虫量高,虫龄乱,防治时应混配适量阿维菌素或甲维盐以提高药效,药后及时检查防效并做好补治。 老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病田块预防白叶枯病,药剂可用40%噻唑锌60毫升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30毫升或3%噻霉酮微乳剂60-100毫升/亩。感病品种预防穗颈瘟,再加入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30克/亩。 上述药剂各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以上,均匀喷雾。 及时做好农药使用后的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