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病虫情报
索引号: 734276233/2023-65857 内容分类: 病虫情报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3-05-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农业农村局
一代螟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根据越冬虫量剥查、灯诱、性诱以及田间调查情况,结合今年早稻种植和天气趋势等综合分析,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大发生,地区间、田块间差异大。

一、发生趋势

1.发生期:

各测报点二化螟蛾峰及虫量

测报点

灯诱

性诱

5/14止

累计虫量(头)

同比增减

一峰及蛾量

二峰及蛾量

一峰及蛾量

二峰及蛾量

牟山

5/2-5/4

550

5/12-5/14

470

5/2-5/4

51.7

5/12-5/14

123.7

1415

+47.5%

朗霞

5/4

128

5/12-5/14

685

5/3-5/5

17.7

5/12-5/14

40

1087

+211.5%

三七市

5/3-5/7

1089

5/10-5/13

727

5/4-5/5

83

5/10-5/14

224.3

2456

+189.6%

一代二化螟发生期接近常年,峰次多,峰期长。预计一代二化螟前峰田间卵孵高峰在5月18日前后。随着油菜、小麦的收割,后期还将有较大的尾峰出现。

2.发生量:

根椐稻桩越冬虫量剥查,今年二化螟平均残留量为11707条/亩,明显高于去年的8493条和前年的3122条/亩。田间一代螟虫以二化螟为主,地区间、田块间发生极不平衡,当前枯鞘团主要出现在虫源田周边的早插早发类型早稻田以及插花田,集中危害趋势明显。5月15日阳明、马渚、牟山等地调查,平均枯鞘团21.5个/亩(0-252),平均枯鞘丛率0.66%(0-7.5%),株率0.22%(0-2.46%),早插早发田块发生较重。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受前期低温少雨气候影响,今年早稻发育略有推迟,当前田间枯鞘已经出现,由于一代二化螟蛾期长,峰次多,且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防治难度大,早稻田间虫量差异极大,集中危害趋势明显,各地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狠治一代,压基数”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做好分类防治。

2.防治时间与对象:

第一次5月18-21日,对象田:早插(播)早发田块及插花田。

第二次5月28-31日,对象田:所有早稻田普防一次。

插种早虫量高的田块,适当提前防治。

3、防治药剂:①10%阿维•甲虫肼100毫升/亩;②25%乙基多杀菌素12克/亩;③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亩。

上述药剂任选一种,虫量高的田块或抗性高的区域应再加适量阿维菌素,加水30公斤/亩均匀喷雾,药前上寸水,药后保水5-7天。药后要及时做好防效调查及补治工作。

5月28-31日防治时早插(播)早发田块可结合预防水稻纹枯病,混用19%啶氧•丙环唑70毫升或者32.5%苯甲•嘧菌酯40毫升或24%噻呋酰胺20毫升/亩。茭白田勿用杀菌剂。

由于二化螟对双酰胺类等药剂已经产生较高抗性,应避免使用,目前缺乏防治二化螟的高效对口药剂,二化螟不同代次间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防治,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