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治市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索引号: 002975266/2023-58557 内容分类: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日期: 2023-02-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临山镇
2022年度临山镇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依法治市办的精心指导下,余姚市临山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效提升乡镇各领域法治建设水平,全面深化巩固宁波市法治建设示范乡镇成果,全力确保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有力健全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因人事调动,及时调整了我镇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党群、政法书记任副组长,各分管副镇长为成员,切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办线配合抓的良好推进局面。每年初专题研究制定法治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并细化分解由专人负责推进。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工作例会,对法治政府工作情况,特别是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切实形成了推进合力。同时,建立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公务员学法用法轮训等方式,丰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学习内容,不断提升我镇依法行政整体水平。

二是扎实规范行政执法。聚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加强源头预防,不断实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方面,切实加大乡镇统筹管理力度。落实“乡镇吹号、部门报到”制度,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环境保护、城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卫生监督、公安交警等6个执法派驻机构的相对集中办公,派出所、供电所、税务所等其他单位随叫随到。明确联合会商、联合处置、联合巡查等工作机制,实现统一办公、统一指挥、统一会商、统一巡查、统一执法、统一考核等“六统一”工作模式。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亮牌亮装亮身份管理。同时,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公开工作,通过政务公开网、公示栏等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单、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处罚情况以及投诉投诉电话等及时进行公开公示,切实接受群众监督和投诉。

三是全面覆盖依法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临山镇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临山镇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签订行为。严格执行《临山镇人民政府合同管理制度》,我镇聘请了浙江阳明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协助进行合法性审查。同时,配备了4名法律顾问,实现了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全覆盖,并建立了法律顾问“微信群”,推广了“法治微管家”微信小程序等,不断让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处理综治信访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多元调和矛盾化解。作为余姚市基层社会治理“一起来”工作的试点乡镇,出台临山镇“阿拉一起来”建设实施方案,厘清7大项154小项责任清单,建立“六个一”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协调。深入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298个微网格覆盖全镇,截止6月底上报处置各类事件1311起,办结率为100%。成立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综治办、村镇建设办、综合信息指挥室、司法所、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综合执法中队、法律服务所等部门办线集中办公,市场、卫监、环保等派驻机构常驻办公,治理合力更加凝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建立“8+x”联合执法管理模式,出台联合执法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细分常规、专项、应急三类启动模式,推动职能办线和派驻机构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共组织联合执法8次。设立“孝道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聘请有威望、懂法律、善调解的人员担任“孝道老娘舅”,每周定期在各村驻点。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8件,成功率达100%。

五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创新普法模式方法,通过抓牢传统阵地、点亮实体阵地、推广网络阵地,全面构建传统+实体+网络“三位一体”普法新格局。开展部门联动普法、移动式法治宣传活动,包括禁毒、消防等法治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同时积极在镇政府公众号“千年临山卫”推送普法宣传信息,营造“法治临山”的良好氛围。同时,组建专业普法志愿者队伍,下沉到本镇36个网格,把网格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前哨站,把普法宣传教育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2022年,开展了“普法进机关、普法进车站、普法进车间、普法进集市、普法进农户、普法进医院、普法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共印发宣传材料6000多份,悬挂横幅标语60余幅。

二、突出亮点

今年,为进一步解决留守少数民族学子的实际困难,我镇通过结对帮扶、走访排困、积分制度为抓手,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学子所需所求,定制专项服务。

一是“一对一”帮扶结对,提升服务“温度”。联合镇妇联、团委、红十字会、计生协会等12家部门单位开展“千年卫城迎六一·少数民族一家亲”微心愿爱心结对仪式暨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与湖堤小学来自苗族、布依族、壮族、藏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153名学子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依托全镇1个宪法阵地、1个民法典阵地、1个习近平法治思想阵地,开展“进法治葡萄园、逛法治农家院”等结对帮扶活动10余次。

二是“点对点”走访排困,提升服务“效度”。建立爱心助学长效机制,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宁波市四明法律服务所成立“帮扶法律团”,以家访、座谈为载体,上门走访少数民族家庭43次,排摸40名家境困难少数民族学子,开通绿色法援通道,发放法律服务助学卡28张。累计提供法律咨询40次,解决婚姻家庭矛盾2起,化解欠薪纠纷1起。

三是“分兑物”道德变现,拓宽服务“广度”。依托邵家丘村道德积分超市,将少数民族学子及其家庭纳入道德积分群体。吸引家长、学子加入“背篓普法队”开展“文明有礼‘最名邑’”公益活动,制定8项兑换标准、10条计分标准,以志愿时长兑换道德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减少家庭支出。累计兑换34人次,积分累计高达500余分。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