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司法所:“一发挥三结合”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 | |||||
|
|||||
今年以来,余姚市司法局凤山司法所紧紧围绕法律进校园各项要求,以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线,紧贴实际重结合,注重青少年普法教育推进的实效性,重点在“一个发挥、三个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普法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司法所与街道关工委、教辅室、团委等单位定期沟通协调,及时跟踪、掌握青少年普法宣传推进情况,协商普法体验活动有关事宜,积极推进辖区内中小学校普法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制定教育计划,落实教育内容、学习时间、辅导老师和活动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法治教育体系。积极指导有关学校筹备创建宁波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工作,不断扩大我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覆盖面。同时,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积极邀请法治副校长、关工委“五老”普法宣讲团人员,律师团队组成普法教育宣讲团,按教育实施方案的内容进行备课、宣讲。 二是坚持普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筑牢青少年法治素质的道德基础。今年以来,辖区内中小学校共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进行各类法治体验教育30余次,开展法治征文、法治演讲、法律知识等竞赛活动参赛500余人次。 三是坚持普法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普法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当中,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栏、班级软包、晨周会、综合实践课、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宣传阵地,营造普法氛围,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辖区内学校还专门制作法治宣传展板、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宣传园地配合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利用网络虚拟阵地推送、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四是坚持普法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法治教育列入家长学校的内容,通过家长法治讲座、家长座谈会,提高学生家长的道德法治素养。辖区内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内摄影、征文比赛、法治绘画比赛、法治演讲比赛、法治手抄报比赛、模拟法庭等活动配合主题教育的开展。利用暑期“假日学校”的阵地,在辖区内“假日学校”中组织开展宣讲一堂法治课、组织一次公益行、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学法有感”征文比赛活动的“四个一”学法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