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丹:真情服务无距离 | |||||
| |||||
梨洲街道花园社区所辖小区部分拆迁,小区居民有所减少,但原先三千多的户籍人口中,目前仍有一千多人在册,他们分散居住在各个乡镇、街道中,还有一些80周岁以上的老人住进了老年公寓。花园社区社工沈丹丹和同事们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服务好这些“原居民”。 尽管居民住得分散,但社区工作人员和他们一直通过电话和微信保持着良好的联系。面对一些沟通起来相对困难的工作,线上交流难免受限,但沈丹丹和同事们总是拿出百分百的耐心来打破阻碍,为听筒或网络对面的居民细细解释清楚。“服务工作有‘最多跑一次’的说法,我们必须用扎实到位的前期工作,让居民的这‘一次’绝对不跑空!”沈丹丹说,除了工作上的沟通需要,她和居民们也会时不时唠家常聊生活,分享育儿经验、做菜心得等等,“在心理上我们和他们从未分开过。” 社区在册的户籍人口中,有近七成是老年人,去年重阳节,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前往舜辰老年公寓探望了住在那里的老年居民,并为他们带去了慰问品,送去了义诊和健康服务。“看到老人们在那里生活得不错,我和同事们也感到十分踏实。”沈丹丹说。 虽然不住在一起,但在社区的组织下,每年居民和志愿者们都能团聚上八九次。元宵节做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一起赏月吃月饼……节假日组织的常规节庆活动,对于花园社区的居民而言成了珍贵的相聚机会,而沈丹丹和同事们也总是提前谋划准备,希望能给居民提供最好的活动体验。“每一次邀请居民参加社区活动时,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对面的兴奋,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像‘回娘家’一样吧!”沈丹丹说,每每看到旧邻重聚的温暖场面,她和同事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此外,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来到老党员或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居民家中走访联系,看看他们的生活近况。“这是跨越了社区和街道的爱。”沈丹丹笑着说。 而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居民们也看在眼里念在心上。沈丹丹告诉记者,在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一扫七治”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身影。“每次居民们知道有活动即将开展,就会主动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真是忙不过来的。”虽然没有住在社区里,但不少居民仍然觉得自己是花园社区的一份子,并积极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志愿力量。 “这份工作真的是需要投入感情才能做得好的。”谈及五年多的社工生活,沈丹丹这样感叹道。预计今年年底,花园社区的新小区建造完成后又将有一批新居民入住,“到时候又要迎接新伙伴,面对新挑战了。”沈丹丹笑着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