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建议及办法 | 姚江全长102.4公里,余姚境内长70公里。姚江是一个集水利泄洪、生活饮用、渔业捕捞、农田灌溉、交通运输、观光旅游、纳污沉降于一体的多功能河流。姚江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据报道70年代中期就有各种鱼类58种,历史上姚江鱼类的年最高产量达到711吨,是宁波市的重要淡水鱼基地,也是沿江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跨入新世纪以来,姚江及其支流的水域环境日益恶化,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繁衍栖息的环境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鱼类产卵场遭到破坏,致使天然渔业资源日益衰减,不少名贵鱼类销声匿迹,渔业资源损失严重,经初步调查,目前姚江鱼类品种已在10种以下。
造成渔业资源如此衰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度捕捞、滥用掠夺性渔具、环境污染等。因此,如何使姚江达到人水和谐,水生态得到明显修复,水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的目的,显得尤为迫切。为维护良好的水事活动秩序,依法保护好姚江水域野生渔业资源,力促我市水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的目的早日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现就姚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一、增大宣传力度。鉴于渔业资源对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对姚江渔业资源的管理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而应该同时从社会层面、生物层面及生态层面考虑,沿江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帮助姚江两岸百姓树立正确的资源保护观与利用观;同时加强渔业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治渔、依法兴渔,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以政策口号为导向,向沿江群众灌输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沿江群众及渔民的素质,正确处理利用资源同保护资源的关系。
二、加强对捕捞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近年宁波市虽出台了《宁波市姚江水域渔业管理办法》,建立了内河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但随着外来人口及伴随而来的掠夺性渔具、渔法在姚江的偷捕,以目前姚江渔政执法力量的薄弱,无力独自承担渔业管理,因此需要成立一支机动灵活、具有奉献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护渔队伍,制定出更为严格、更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来统筹姚江的渔业资源保护;同时,要查处禁渔期内的捕捞行为,保障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目前尚未恢复到优势种群规模的土著鱼类以立法形式禁止捕捞。
三、加大资金投入。余姚有近10万亩天然水域,目前年投入增殖放流的资金仅20余万元,不能满足现有水域渔业资源恢复的需要。因此,希望加大放流资金的投入,为余姚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休养生息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