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87号提案的答复 | |||||
| |||||
泗门联络委: 你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成长乐园思政品德教育的建议》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即青少年成长乐园自2018年上半年试点、当年下半年全面实施;实施该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市部分小学生放学后家庭无人照料、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项目坚持“三不”“三自”“三主”“三心”原则。即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自愿、家长自主、学校自办,公益为主、服务为主、安全为主,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称心;开展的活动有两种类型基础型和社团型:基础型是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倾听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社团型是结合学校原有办学特色、依托学校专业教师和区域志愿者优势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乐园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活动,真正打造学生课后成长乐园,解决孩子放学后至返家前这一时段的看护空缺难题,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三年来乐园参与率每学期保持在80%左右且有近千人家庭困难学生免交教育管理服务费,它的实施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大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对于贵联络委提到的“成长乐园在课程设置、思政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和不足”,我们再次对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在乐园课程设置中都有思政品德教育活动的开设,如牟山镇中心小学乐园期间邀请阳明街道姚驾桥村老党员王家炲(90岁)给孩子们讲党史、新城市小学在清明节之际开展“巧手制作小白花,敬献英烈表敬意”乐园活动。各小学在日常的乐园活动中都有相关思政品德、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展或渗透。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品德的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心,实际中除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之后,在日常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班队课等实施过程中都要求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学校的思政品德教育是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而乐园举办中要遵循“学生自愿、家长自主”原则,实际参加的学生仅是一部分且相关课程都有这方面教育内容的渗透或开展。 对于贵联络委提到的“对教师的工作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我们会积极走访调研、听取多方意见,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余姚市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余姚市青少年成长乐园实施方案》,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 下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初衷,加强调研,进一步规范乐园工作,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项目真正成为小学学生成长中的乐园。 衷心感谢你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余姚市教育局 2021年4月12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