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 | |||||
| |||||
褚东波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养殖业科技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对提高养殖业科技服务水平,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养殖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通过不断地扶持,截至目前,共有21家畜禽养殖场完成美丽牧场创建,其中省级17家、宁波级4家;共有6家畜禽养殖场完成宁波市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创建;共有15家水产养殖场完成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0家。2020年,我市通过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验收,成为宁波首个、全省首批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但对照高水平发展养殖业工作要求,我们的工作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下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人才保障 1、抓好基层农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基层农技队伍,不断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采取专题讲座、专家论坛、互动研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教学、“传帮带”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激励考核,切实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工作绩效,真正造就一支爱“三农”、懂“三农”、热心服务“三农”的专技队伍。 2、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为切实加强我市基层农技人员力量,从2020年开始,我市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乡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农技人员,2020年共委培3个本科专业的5名基层农技人员,2021年再次计划定向培养3个专业的4名基层农技人员,通过4到5年的学习,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基层农技推广岗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专业人才。 3、加快乡土专家的培育。为培养一批真正懂技术、肯服务、乐帮扶的农村“土专家”,自2018年开始我市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乡土专家评选活动,累计遴选乡土专家54人,通过政策补助、教育培训、示范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乡土专家技术引领、科技示范、手把手指导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户身边贴心人。 4、引导鼓励企业以待遇留人。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离不开引进、研发与运用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农技人才,为此,一方面,政府对农业领域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继续实施补贴政策,近两年有41家农业经营主体和98人次的大学生享受到了政策补助;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千方百计稳定企业技术队伍,积极探索农技人才股权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 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1、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乡村发展进入一条更广阔的新赛道。目前我们在使用的有“中国农技推广”、“浙农云”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养殖户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三农资讯、科技动态等,也可以观看全国各地农技专家和高校院校老师的讲课视频,进一步了解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养殖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咨询专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进入问答库,查看相关问题的解答;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加快农产品科技成果对接、转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业大数据这块工作非常重视,最近,我市成立了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接下去将会整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使得农业大数据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2、切实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市已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市农科院等10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农业高效种养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2018年开始,我市每年都会开展“阳明学者”遴选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团队)给予为期3年,每年补助10万元的政策补助,截至目前为止,农业领域获“阳明学者”称号的3位高校教授,有2位是从事养殖业研究的,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力度,切实提高我市养殖业的科技水平。 3、充分发挥农技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作用。一是推进农技指导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立足需求选准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选送年轻基层农技人员、农技推广骨干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高级研修班、骨干人员培养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更好地服务养殖业发展需要。二是围绕余姚农业主导养殖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跨学校、跨部门、跨学科组建“由一名首席科技特派员+若干骨干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构筑一张科技帮扶大网,形成网格化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各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推动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我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余姚市生猪新增产能奖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法》(余农[2020]243号文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符合“六化”标准的新建(扩建)规模猪场、实施改造升级的现有空栏猪场以及规模猪场良种引入实施补助。制定出台了《余姚市创建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实施方案》(余政发[2020]3号)、《余姚市创建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工作实施细则》(余农[2020]152号),依托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鼓励养殖场提升生产条件、改善养殖环境、应用高效技术,规定对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中被评分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或示范基地的养殖场分别给予一定奖励。除此之外,下步我们还拟将“继续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大力提升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加大‘余姚甲鱼’等品牌建设力度”纳入未来三年农业产业扶持计划,以期做大做强我市养殖产业。 衷心感谢您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
分管领导:符娟娣 承 办 人:邱旭静 联系电话:62810127、13566600560(660560)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5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