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钧: 磨剑三十年 只为一刀精 | |||||
| |||||
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一颗“医者仁心”救治了无数患者,他的名字在患者的心底扎了根。近日,这位在救死扶伤的行医之路上“奔跑”30年的市名中医——李象钧,被市中医医院推荐为宁波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989年7月,李象钧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市中医医院,开始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30年来,他不忘初心,踏实做事,默默为提高骨伤科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贡献着智慧与汗水。去年12月4日,做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陈大爷出院时,在家属的搀扶下紧握李象钧的手,激动地说道:“真是太感谢了!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原来,陈大爷在43年前因为外伤导致左侧膝关节粉碎骨折,受当时的医疗技术条件和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导致他左侧下肢畸形和功能障碍。每当天气变化,疼痛就一直折磨着他。这次李象钧给他成功实施了左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困扰老人多年的“长短腿”和疼痛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 在患者眼里,李象钧是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解除痛苦的好医生。李象钧总是笑着对那些感谢他的患者和家属说:“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传统中医用于固定骨折部位的杉树皮小夹板,虽然与西医石膏固定相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优点,但取材困难、规格不一、透气可塑性差,不利于规范化的临床治疗。于是,他结合现代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研制了一种透气可塑粘贴夹板,比传统夹板固定更牢固,且透气性好、使用方便、规格一致。目前,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肋骨固定板”已在国内多家医院使用,临床疗效良好。 凭借多年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李象钧还研制了可调节屈度的颈托、颈椎牵引器,也获得了国家专利,产品已应用于临床。根据传统中医有关体质的理论,他研究了痛风病的转归,创制中药方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他还自行研制了防旋转、可牵引的下肢支具、一次性实用不透皮无创皮肤缝合器等产品,至今共获得了5项专利,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受到广泛好评。 为了钻研新技术,李象钧除了赴上海长征医院骨科进修,还长年忙碌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工作上兢兢业业,业务上精益求精,可以说“磨剑三十年,只为一刀精”。2007年7月,他担任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后,更是带领科室人员传承学院派及宁波陆氏伤科的学术思想,在对骨折、脱位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为主,运用小针刀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同时,开展脊柱减压内固定、脊柱微创手术,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和肩、膝关节镜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创造了多项余姚首例,使团队技术稳步发展,医疗业务蒸蒸日上。到目前为止,他已有27篇论文在各级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作为“十一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项目负责人,他还主持完成了《一种可穿戴式膝关节外骨骼的研制》《透气粘贴可塑夹板的研制》两项市级课题。 在不断提升自身医术的同时,李象钧诲人不倦,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分享给他人。“李主任是一位专业技能过硬、医术精湛的好老师。对于低年资的医生,他总是循循善诱,治学严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医院骨伤科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来院不久的骨伤科医生施立奇如是说。骨二病区副主任赵俊也由衷表示:“李主任对患者关怀备至,对同事友爱互敬,对带教学生严格要求,是我辈学习的楷模。”2016年,李象钧获得市卫生系统突出贡献奖,并荣膺市名中医称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