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百姓故事
金国庆: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发布日期: 2019- 09- 02 08: 40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小时候家里是3间茅草屋,饭也吃不饱,现在我在南庙村有两套商品房,去年又花了30多万元把雁湖村的老宅翻新,盖起了两层楼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往昔岁月,金国庆感慨万千。

金国庆出生于1955年6月6日,是梨洲街道雁湖村五一自然村人。“我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生的,父母给我取名为‘国庆’,不仅寄托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寄予了他们对我的期望,希望我能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金国庆说。

1980年,金国庆从部队退伍,回到原黄明乡五一村工作,在村里担任治保主任。因群众基础好、村里威信高,之后,金国庆被推选为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我当了6年村支书,那时候在整个黄明乡,五一村人口最多,村里还办了几家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较好。”

金国庆回忆,当时村民去田里耕作不方便,每次要蹚水过去。为此,村里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同时村里也拿出部分资金,一共投入2万元建造了一座简易的桥。“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困难,为村民办实事,我打心眼里高兴。”金国庆告诉记者,这座桥在2013年被大水冲毁了,之后,村里又重新建造了一座桥,“新建的桥安装了护栏,比以前的更大、更结实、更好看。”

2001年,五一村并入雁湖村,成为雁湖村的一个自然村。金国庆不再担任村支书了,他买了一辆拖拉机,跑起了运输。“那时候每天早出晚归,开着拖拉机到城区去载货拉生意,虽然很辛苦,但在当时收入还算可观,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200元。”金国庆说,他开拖拉机开了10年,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在梨洲街道南庙村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商品房,给儿子用作婚房。

“年纪大了,总想子女陪伴在身边。前几年,我和老伴又买了一套商品房,和儿子家在同一个小区,彼此有个照应,每天能看到儿子、孙子,生活也热闹了不少!”金国庆告诉记者,退休后,他在城区一家钢材店谋了一份工作,负责看店,比较轻松,每月有2500元的工资,妻子退休后也没闲着,在城区做保姆,收入不错。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金国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家里粮食紧缺,他们经常吃南瓜、番薯、土豆等粗粮,或者将粗粮和米饭混在一起当主食吃。“当时每天吃这些粗粮,吃到倒胃口,但没有办法,小时候想着能好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心满意足了。现在的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真是太幸福了。”

虽然这些年金国庆和妻子住在南庙村,但他的心中一直留恋着老家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每天下班后,金国庆都会开车到雁湖村,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老家旁边的地里种了芋艿、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我每天下班都会过来干些农活,看到成熟的瓜果蔬菜就摘些回家。山里空气好,每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劳作一下,不仅锻炼了身体,心情也愉快了!”对金国庆来说,每天平原和山村“两头跑”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雁湖村的农家乐、民宿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收入也高了,都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轿车。”金国庆笑着说,不仅如此,许多村民还在城区买了房,“节假日过来山里度度假,生活很惬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