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百姓故事
徐国庆: 从破旧草屋到气派别墅
发布日期: 2019- 04- 18 08: 43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身穿休闲西装,头戴鸭舌帽,举止优雅,说话慢条斯理。在临山镇临南村的家里,徐国庆端坐在沙发上,和记者慢慢地聊人生。

徐国庆的老家在临南村汪家岙,至今仍保留着的三间破旧草屋,见证了他们一家曾经的艰苦生活。“我父亲3岁时,奶奶就去世了,他小时候的艰难困苦,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还给别人养过牛。”徐国庆回忆道。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姐弟三人从小就帮父母干农活,拔秧、种田、割稻、摘棉花,什么活都得干。徐国庆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没钱继续供他读书,他开始跟着舅舅学做模具,“当时能够进工厂上班是很吃香的,父母希望我能学门手艺,当个工人,也好养家糊口。”

两年后,徐国庆学有所成,就在当地的企业找了份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一技在身的徐国庆并不愁找不到工作,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当过模具工,后来又自己接点零星生意,生活慢慢好了起来,还在镇上买了房子,“那是一套企业的职工房,面积大概有100平方米,当时我只花了1.8万元,谈不上什么装修,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进入21世纪,我市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头脑活络的徐国庆也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2003年,他利用岳父家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办起了一家做模具的小厂,“当时买一台油泵注塑机要4万元,我手头只有五六千元积蓄,其他的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徐国庆对创业之初的艰辛记忆犹新。好在他遇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加上夫妻俩的诚信务实和勤劳肯吃苦,小厂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记得有段时间为了完成一笔订单,我每天半夜两三点钟起床工作,坚持了一个多月。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付出总有回报。徐国庆的小厂越办越好,2008年,他又投资10多万元,买下了村里的几间旧厂房,增添了几台设备,主要生产圣诞灯等装饰品,忙碌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徐国庆又寻思建造新房子。2015年,他造起了一幢三间两层的小别墅,建筑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客厅、厨房、卧室、书房、卫生间,装修虽然算不上豪华,但也颇有气派、舒适温馨。房前屋后还有许多空地,徐国庆便种了点花草树木,打造成一个漂亮的小花园,“造房子加上装修,一共花了80多万元,2017年10月搬进了新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要好好享受。”徐国庆对当下的幸福小康生活十分满足。

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国庆的幸福感还来自家庭的和睦、儿子的成长。妻子郑湘青一路陪伴他创业打拼,与他同甘共苦。现在,她在临山一家电器厂当会计,收入也不错。儿子徐程磊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去年顺利地在杭州找到了一份工作,主要从事电梯检修,每月工资有6000多元,也让父母少操了许多心。“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经营好自己的小厂,空闲时间就和老朋友聚聚。另外就是考虑儿子的终身大事,等他结婚成家,我就盼着抱孙子啰。”徐国庆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