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庆:挥汗制模行业 收获美满生活 | |||||
| |||||
3月30日早上8点,杨国庆准时来到店里,开张营业。这家模具小店开在城区新建北路东侧,对面就是众安时代广场。迎着朝阳,杨国庆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1979年,杨国庆出生在阳明街道旗山村,家中排行老二。彼时的余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小时候,家里的房子是泥瓦房。父辈当中,虽然有人去工厂做工,但多数仍以种田为主,风吹日晒,非常辛苦。每年农忙时,学校还会给我们放一周农忙假,回自家田里帮忙呢。”在杨国庆的儿时记忆里,玩具和水果是奢侈品,“大夏天干完农活,和小伙伴一起在河里游泳凉爽一下,或者吃一根5分钱的白糖棒冰,分享井水里的冰镇西瓜,还有钓鱼、钓龙虾……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有趣。” 1995年,在家附近念完丰北乡中心小学、丰北中学后,杨国庆迎来人生中的首场重要考试——中考。“那时,父辈对孩子的教育开始重视起来。许多同龄人想离开农村出去闯一闯,学点技术。”经过努力,杨国庆考上了当时的杭州化工学校,学习空调专业,“那时有中专生毕业分配的福利。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上面写着‘国家任务生’字样,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 然而,杨国庆中专毕业那年,赶上了就业政策变动——工作不再包分配了。19岁的杨国庆回到余姚,开启了谋生之路。“换过不少工厂和岗位,管过冷库、做过饮水机配件、修过注塑机。特别是在注塑厂工作,‘三班倒’上夜班,体力透支,非常辛苦。”杨国庆回忆,“我打工的6年时间里,余姚的模具行业已经兴盛起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模具设计,尝试着接订单。” 对杨国庆来说,那段创业前的时光特别难忘。他既要上班又要学手艺,因身兼数职,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入行前,奔着模具行业投资小、前景好,入行后才知道,做模具更要吃得起苦。”得益于学生时代的老底子,杨国庆很快学会了电脑设计软件,花万余元配足机器,模具店有了雏形。 “刚做模具样品时,会刻坏样品。若一个样品失误两次,等于白忙一场,甚至要亏本。但无论亏盈,我们都会按时交货。诚信经营是最重要的。”摸索3年后,杨国庆的模具店于2006年开张了。 成功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杨国庆,迎来人生的新阶段——有了自己的店,也有了幸福的一家三口。凭着技术和诚信,他的生意越做越稳,家里经济条件大幅改善。“这几年,家里陆续添置了新车、新房。周末空闲时,还能带着老婆、儿子,约上亲友周边游。要知道,在我们这辈人的童年里,春游只去过龙泉山呢。”杨国庆说。 今年8月,杨国庆将迎来40周岁生日。“改革开放以后,余姚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回首过往,杨国庆感慨良多,“儿子今年要参加中考了。我们一直鼓励他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本领,将来步入社会时,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起点。”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一方面,店里的生意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福利越来越好,作为个体户,我和老婆都买了养老保险。”对今后的生活,杨国庆充满期待,“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