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兴苗: 尽最大努力做最好产品 | |||||
| |||||
参加工作30余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段兴苗给自己总结了两点:一是脑筋活络,二是敢于尝试。“我是做技术的,脑子当然不笨,不然那么多设计、那些新产品怎么从我手里出来?还有就是我从事过多个行业的技术工作,它们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又几乎是从零开始,我不惧新的挑战。” 3年前,从事不锈钢、锌合金、五金件生产的宁波永强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瞄准蓬勃发展的高铁经济,新成立了宁波永航铁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攻高铁养护所需的配套产品。作为技术部的工程师,段兴苗一直从事电气自动化工作,完成了公司多个“机器换人”项目,让他接手高铁养护专用扭矩扳手的研发设计,虽然有些意外,但他欣然接受了公司的安排。“说实话,刚听到扳手两个字,我脑子里跳出的就是那种长长的活动扳手,直到在铁路养护工务段看到实物,才知道那种方方正正、像一辆小推车的机器也叫扳手。”同样叫“扳手”,工艺、技术却完全不同,而且“永航”没有一点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这种新型扳手,在高铁养护中主要用于线路的混凝土轨枕扣件螺母的松紧作业。“简单来说,就是每晚高铁停开之后,养护工要对铁轨、轨枕上的每一颗螺母进行全面矫正,不同于以往普铁的作业方式,高铁上必须用这种机械扳手,提高精准度。”实物见到了,使用原理也搞清楚了,段兴苗却不急着下手。“高铁养护作业都是每晚12点高铁停运后进行的,我跟着养护师傅走了几趟,发现现有的扳手在使用时还存在扭矩精准度不高、操作不便等问题,‘永航’想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必须另辟蹊径寻求突破。” 怎么另辟蹊径?如何寻求突破?段兴苗开始细细琢磨。“要想有突破,必须从克服现有产品的缺陷、不足入手,研制更安全实用、性能更稳定、操作更便捷的产品。”从2016年5月开始,段兴苗和另外两位技术员一头扎进了新品研发中。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样机出了好几台,测试效果却并不理想。好在有公司负责人的全力支持,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要大胆试验。在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下,2017年12月,一款国内领先的数控定扭矩立螺栓扳手(C类)终于研制成功,并在2018年1月顺利通过中铁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委的重大项目技术评审。 说到这款产品,段兴苗顿时打开了话匣子:“这是国内首款数控锂电子版的定扭矩立螺栓扳手,不同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产品,它不仅可以实现高铁、普铁等多种道床不同部位立螺栓的定扭矩作业,还具有扣件螺栓扭矩标定、检查等功能,而且经它定置的扭矩精度高,能够确保固定钢轨的扣件扭矩标准一致,防止扭矩标准失衡而影响轨道设备的稳定性。”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段兴苗特别兴奋,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在水泥厂完成第一个技改项目时的状态。 产品研制出来了,也通过了天津工务段以及北京高铁工务段一年多的适用性试验使用,可是又一个难题来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可以测试扭矩精度的检测仪器,要想证明我们这款产品的扭矩精度比其他产品高,必须拿出证据,拿出真实数据进行核实。”怎么证明自己就是最好的?段兴苗的回答就是研制一台扳手扭矩精度检测器,一切让数据说话。2个月之后,一台扳手扭矩精度检测器摆在了众人面前。这台精度检测器采用高速峰值测量技术,满足了动态载荷测量和气动、电动扳手校验应用中的峰值检测要求。作为国内首台精度检测器,这款产品还被铁科院国家铁路产品检测中心购入,作为标准检测设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