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文:精益求精只为“零缺陷”交付 | |||||
| |||||
论起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余姚弘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魏玉文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不仅她和丈夫都是公司20多年的老员工,连她19岁的儿子中学毕业后也加入了其中,成为数控机床的一名操作工。“工作做得顺手,公司对我们职工也好,当然不会轻易离开。”魏玉文实话实说。 “弘顺机械”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精密加工件以及各类五金配件的公司,近几年公司发展迅速,2017年产值突破亿元。20多年前,当“弘顺机械”还是红星机械厂时,魏玉文就已经进厂工作了,从夫妻合作操作一台手动仪表车床,到现在成为公司六大生产车间之一的包装车间主任,魏玉文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成长。“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找一份称心的工作也不容易,既然做了当然要尽力做好,要对得起公司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作为车间主任的她每天总是提前到岗、延时下班,“我们车间是产品出厂的最后一道关卡,产品多、任务重,必须把工作安排到位,才能减少差错,保证公司的信誉。” 目测检验、去毛刺、查外观、装盒、打包,看似只有简单的几道工序,但就像魏玉文所说,包装车间的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这几年,公司有一款主打的发动机尾气处理零部件,因为工序比较繁复,产品在交付包装车间时,偶尔也会有不合格产品混入其中。“我们在检验时,偶尔会发现不锈钢壳体上不是少了15条压筋,就是少了两个开孔,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会要求返工,还要会同前道工序的负责人一起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 发动机尾气处理零部件的主体是一个长方体,由一块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一天,魏玉文接到几位检验员的反映,说他们在检验时发现焊接处有细微的裂缝。同一天的检验员都发现同一个问题,魏玉文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要求大家把同一批次的产品全部重新检验,“那次算是比较严重的了,统计下来有百来件产品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虽然只是很细微的裂缝,有些甚至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查看才能发现,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放过,因为一旦这种存在瑕疵的产品流向市场,最终受损的还是公司,还是我们‘弘顺’员工。” 受产品特性的影响,在目前的条件下,公司的产品基本是通过目测完成检验的。虽然公司的检验员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人工操作难免出现误差,存在着不稳定性。“一个熟练的检验员一般只需十几二十秒就能完成一件产品的检验,但要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分神,出现误判的概率还是存在的。”如何减少检验时的误判,魏玉文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之前,检验员是一次拿一件产品进行检验的,现在我们改为一次拿两件产品进行比对检验,虽然比检验一件产品花费的时间多了十来秒,但总体算下来工效反而提高了,关键是采用比对检验,更容易找出产品的瑕疵,几乎杜绝了误判的发生。”从事检验工作十多年来,魏玉文摸索出一套实用的辅助检验方法,多次解决了生产和检验中的难题,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