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街社区社史馆:展示往昔繁华 激励再创辉煌 | ||||
|
||||
“乡土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家园,记忆中,那清澈的河流遍布集镇,弯曲的河槽斗遍布田园,肥沃的稻田、洁白的棉田、绿油油的田园风光,茂盛而富饶。石板古道、石板桥、菜市场、古祠堂、诚意学堂、汽车站、汽油船码头、搬运站码头…… 东大街是我们祖辈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散发着熟悉而亲切的味道,弥漫着温馨质朴的乡音。它承载着童年的欢乐,触发着少年的梦境,回忆着青年的激动……” 这是位于泗门镇长河路68号的东大街社区社史馆前言部分的几段话,读着这一句句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了曾经的家园。 泗门是座千年古镇,而东大街社区处在集镇中心,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黄宗羲曾以“小堂占尽一湖春,咫尺村烟接市尘,日日街头鲑菜满,不妨长作四门人”的诗赋来赞美古镇街市的繁华。 邑人谢翘则用竹枝词描述东大街社区曾经的兴隆与繁华:“篮担晓集义嘉西,鱼菜纷陈物色齐,河塍南北半边街,百华联墙齿样排。” “东大街社区位于建成区中心,2001年4月,行政村合并时,由东河沿村、陶家堡村南片、振兴路居委、东泗居委、南泗居委、后塘河居委部分合并而成。”在社史馆中,社区党总支书记谢龙海介绍道,“随着了解社区情况的老年人的逐渐减少,再过若干年,可能这一段历史会逐渐湮没。如果不抓紧时间挖掘、整理、保留这段历史,今后会留下遗憾,会对不起子孙后代。” 因此,建设社史馆的目的在于传承历史、回忆过去、展望未来。2016年,东大街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开始筹建社史馆。 东大街社区的这一设想得到了泗门镇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其中,镇宣传办干部谢纯尧帮助社区谋划社史馆陈列提纲,并执笔撰写全部文字内容。 与此同时,东大街社区多次召开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等群体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征集线索。经过一轮又一轮会商,最终确定了社史馆的陈列内容。 2017年年初,东大街社区正式决定投资90余万元建设社史馆,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建设单位。 听说东大街社区要建设社史馆,为后人留存一段永久的记忆,诸先桥、谢红军、刘长山等有识之士纷纷捐款予以支持,捐款总额超过了40万元。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今年年初,东大街社区社史馆落成开放。社史馆陈列内容分为不朽记忆、古厚淳朴、地杰人灵、生机勃发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导语。其中,不朽记忆这部分内容最为丰富,由社区风貌、社史沿革、组织沿革、社区古韵、佛教寺庵、泗门老街、汽船码头、古桥石洞、人物传略、历史典故、先贤办学、百年老校等章节组成。这些内容,可以使人全方位了解东大街社区的古往今来。 建筑面积为270余平方米的东大街社区社史馆开放后,我市和泗门镇社会各界经常组织人员前来参观。面对详实的史料和实物,社会各界人士在赞叹的同时给予了高度评介:“社史馆全市数一数二,堪称精品力作。” 如今,社史馆俨然成为东大街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一切,正如前言和后记中所写的那样:“东大街社区的形成、变迁和发展,是泗门历史的一个缩影。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到了什么年代,我们都不能忘了故乡永远是我们的生存之根……那些美好的岁月,激励我们努力奋进,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谱写东大街继续前行的新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