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2017年度气候公报
发布日期:2018-03-16 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体:[ ]

一、概况

2017年我市总的气象灾害损失较常年偏轻,气候总体正常。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偏高,出现最暖冬天,年高温日数排历史同期第三多;年降水量偏多,但有阶段性干旱,其中4月份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年降水日数较常年偏少;年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多。年内主要气象灾害:低温雨雪冰冻、雾霾、连阴雨(暴雨)、强对流(雷电、大风、冰雹、短时暴雨)、高温、干旱、台风等。

二、2017年度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1冬季冷空气势弱,最暖冬天现

2017年冬季(2016年12月~2017年2月)冷空气活动偏弱,共出现中等及以上强度冷空气6次,其中4次中等冷空气,1次较强冷空气和1次寒潮。冬季平均气温8.1℃,为历史同期最高值,比常年偏高2℃。1月29日日最高气温25.8℃,打破1月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2.2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变化大

年平均气温17.9℃,较常年偏高0.9℃,全年除6月外,其余各月平均气温均偏高,其中1月和7月偏高2℃以上。

年降水量1665.4毫米,比常年偏多约16.3%,月际间多寡变化剧烈,4月、9月、10月、11月偏多5成以上,而2月、7月则偏少5成以上。

2.3梅雨形势较典型,量多且集中

今年我市6月9日入梅(常年6月14日),7月5日出梅(常年7月9日),均比常年同期偏早;梅期26天,比常年偏多1天。全市平均梅雨量295.4毫米,比常年偏多;国家气象站241.4毫米,与常年持平(常年240毫米)。期间主要出现了两轮强降水过程,分别为11~14日和23~26日,其中12~13日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

2.4强对流肆虐,夏季雷暴多

今年春夏季共出现10余次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市无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发生,但也出现了多次轻度感应雷击事件。其中7月14日傍晚到上半夜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最大国家气象站46.1毫米,其中19时一小时雨强19.6毫米,全市有11个站出现8级及以上大风,最大国家气象站24.5m/s(10级),其次姚家站和文山站19.5 m/s(8级)。

年内共有28个雷暴日,主要出现在7~9月,8月最多,达10天,其次7月7天。

2.5盛夏多高温,极端破四十

今年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47天,比常年偏多20天,仅次于2013年(58天)和2003年(51天),为历史同期第三多。日最高气温≥37℃日数有25天,≥40℃日数3天。高温时段主要出现在7月和8月,分别有23天和21天,其中7月19~27日日最高气温连续超过38℃,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4日,达40.8℃。

2.6夏季轻旱现,双台风送雨至

7月5日出梅后,我市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同时降水偏少,至7月26日旱情初现,月底全市大部出现轻度干旱。7月30日~8月1日受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外围环流的先后影响,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面雨量23.4毫米,最大鹿亭上庄站62.1毫米,双台风降水不仅给我市送来了清凉,还有效缓解了旱情。

2.7 “卡努”来影响,雨大风又急

今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3时25分前后在广东省徐闻县沿海登陆,虽然其距离我市1500公里以上,但由于有冷空气的配合,对我市风雨影响仍较大。10月14~17日全市面雨量152.1毫米,共有7个站点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最大三七市大池墩水库346毫米;过程最大风力普遍5~7级,个别8~9级,最大三七市大池墩水库21.3 m/s(9级)。

2.8 十一月多阴雨,农作进度缓

11月我市多雨寡照,共出现3次连阴雨过程,其中14~18日累计降水量63.9毫米,期间日照时数仅0.8小时;20~22日累计降水量27.2毫米,期间无日照。雨多光少的天气导致秋季作物生育进程拉长,低洼处出现渍涝,同时对秋收冬种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9大风天气多,日数破极值

2017年共有大风日(日极大风速8级以上)9天,为1996年以来最多年份,其中有7次大风是雷阵雨造成的,另外强冷空气活动、寒潮爆发形成的大风有2次。8月20日午后受带状强回波自西向东影响,回波中心最大强度60~65dBz,有18个自动气象站极大风速超过8级,最大国家气象站达到27 m/s(10级)。

2.10空气益趋善,年末污染重

2017年我市空气质量正常天气占全年67.7%,轻微污染天气占16.1%,轻度污染6.5%,中度污染9.7%,空气清新水平较往年有了一定的改善。12月31日受输入性污染物影响,我市出现中到重度霾,空气质量差,直到2018年元旦才逐渐减轻。期间正值元旦假期,给市民出行、户外活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气象要素概况

3.1 气温

2017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7.9℃,比常年偏高0.9℃,为历史同期第六高。其中六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8℃,其他各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具体为:1月和7月分别偏高2.4℃、2.5℃,分别为历史同期第一、第三高; 4月、5月、8月均偏高1~2℃,其余各月偏高幅度在0.2~0.7℃。年极端最高气温40.8℃,出现在7月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0℃,出现在1月21日。年内有日平均气温5℃以下寒冷日19天,高温日47天。

3.2 降水

2017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665.4mm,比常年偏多约16.3%,为历史同期第九多。年降水日数153天,比常年偏少1.6天,其中暴雨日5天。除5月降水在正常范围(略偏少)外,其余月份降水均偏多或偏少,其中3~4、6、9~11月多于历史平均值,其中4月偏多近1倍、9月偏多近1.5倍,其他月份偏多1~8成;而其余各月偏少26成。

3.3 日照

2017年年日照时数为1941.1小时,比常年偏多4.1%,属于正常年景。2月、4~5月、7~8月偏多,6月、9~11月偏少,其余各月在气候平均值上下正常范围内波动。

3.4 相对湿度

2017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5%,接近常年略偏低。除1月、6月、9~11月偏多3~6个百分点外,其余各月均偏少,其中2月偏少8个百分点,7月偏少9个百分点。

3.5 风

2017年年平均风速3.0米/秒,比常年偏大0.2米/秒。各月平均风速。年主导风向为E(东风),风向频率为26%。

3.6 雾和霾

2017年共有雾日19天,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日最小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有11天,小于200米的有2天,分别为1月18日164米、2月6日61米。年内共有霾日10天,分别出现在1月(2天)、2月(2天)、3月(2天)、11月(1天)、12月(3天)。

四、天气对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1月天气总体正常,气温偏高,雨水适量,光照充足,有利于冬小麦分蘖拔节、油菜现蕾抽薹以及冬种作物、经济林果生长。不过上中旬气温偏高,多连阴雨天气,病虫害时有发生,对露天蔬菜等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气温偏高明显,草莓提前成熟,产量有所减少。

2月晴多雨少,气温偏高,榨菜白锈病发生较为普遍,对榨菜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不过月内多阶段性寒冷天气对白锈病等病虫害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雪菜、油菜、花菜、蚕豆、大小麦等农作物长势良好。

3月上旬初低温天气使得茶叶茶芽受到霜害,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天气晴多雨少,日照充足,气温偏高,有利于各类作物生长发育;中下旬以阴雨天气为主,土壤墒情过湿,造成作物生长放缓,同时油菜、豆类、草莓等受病虫害影响,出现了灰雪病和菌核病等,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月天气总体正常,虽多冷空气和强对流天气交替影响,但由于晴多雨少,光照充足,大棚葡萄座果、油菜结痂乳熟、小麦杨花乳熟、早稻播种等进度正常,春茶、豆类、花生、榨菜等作物长势好于常年,不过纹枯病、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仍需加强防治。

5月气温、光照、雨水等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农作物生长,豆类、棉花、水稻等长势良好,小蝗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等虫害和病毒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时有发生,因防治得当,未造成明显危害。

6月阴雨为主,雨水偏多,日照偏少,给早稻授粉和病虫害防治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其产量和品质将有所下降,梅汛期强降雨造成梨等部分果树出现落果现象,同时使得土壤通透性变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7月天气酷热少雨,光照充足,导致土壤含水率偏低,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玉米、冬瓜、南瓜、花生等出现大面积枯萎,且基腐病时有发生,致使其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早稻于下旬中期基本收割完毕,产量较好,属高产年景。

8月高温干旱天气使得旱作蔬菜,如花生、玉米和山芋等作物产量减少,部分高山茶叶出现卷(焦)叶现象;单双季晚稻长势较好,后期强对流天气增多,导致卷叶螟、飞虱病及纹枯病等陆续发生。

9月雨多晴少,光照不足,中旬受台风“泰利”影响,导致山区部分机耕路段出现塌方,局地强降水使得部分农田短时受淹;下旬多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对正处生长期的各类农作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如部分晚稻授粉不良,蔬菜虫害发生较多。另外,中下旬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短时大风致使部分地区晚稻少量倒伏。

10月中旬受冷空气与台风“卡努”外围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累积雨量多,导致部分低洼地段出现渍害,对秋收冬种产生不利影响,其中直播榨菜种子出现冲移现象,缺苗断垄现象较多。上旬和下旬多晴好天气,尤其是下旬出现连晴天气,光照充足,有利于秋收冬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11月冷空气活动频繁,上旬气候正常,单季晚稻长势较好,利于秋收,中下旬多阴雨天气,日照不足,使得榨菜移栽延期,影响了大小麦的播种。另外,阴雨天气还导致移栽后的榨菜普遍出现根系不发甚至发霉的情况,黄叶较多,根系吸肥能力减弱,发棵缓慢,生长受阻。

12月上旬天气多云为主,有利于秋收冬种扫尾工作;中下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较大,低温冻害和连阴雨天气不利于迟播小麦出苗还苗,且造成部分露天作物受损。

余姚市2017年度气候公报 .pdf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