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兆宁: 居民的贴心“小棉袄” | |||||
| |||||
“张大伯,今天身体舒服点了吗?昨天配的药都准时吃了吧?用药时间和用量可别搞混了。”昨天中午,刚下班的卢兆宁敲开了花园新村80幢张大伯家的门。张大伯今年86岁,因患有痛风病,行动不太方便。前一天,卢兆宁刚上门为张大伯量血压、做心肺听诊。“我担心张大伯对痛风病的药物使用不当,今天就再过来看看。”不放心的卢兆宁再一次为张大伯详细讲解了药物的使用方法。临走前,她还不忘叮嘱张大伯:“有事记得随时给我打电话。” 卢兆宁今年48岁,是梨洲街道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市人大代表。1990年从宁波卫校毕业后,卢兆宁回到老家四明山镇,成为了一名基层卫生院的医生,后来又从四明山镇调到梨洲街道,先后在明伟村姜家渡、学弄社区、花园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工作。二十多年来,卢兆宁用自己的耐心、热心和真心对待病人,竭尽所能帮他们解除病痛。 “‘崇高医德 为民服务’2015年11月花园新村病人赠”,“‘医德高尚为病人 妙手回春去病魔’2017年11月南园新村病人家属赠”……走进卢兆宁的诊室,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锦旗上写满了对卢兆宁的感谢。“做一名社区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和病人沟通。”卢兆宁告诉记者,来社区医院看病的老年人居多。为了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卢兆宁把打招呼作为拉近自己与病人之间距离的第一步。“我会努力记住病人的姓名,以便下次可以快速叫出他们的名字。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我就称呼他们‘阿姐’‘阿伯’。”卢兆宁说,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声称呼,却能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从而敞开心扉与她交谈。通过交谈,她可以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病情、分析病因。 卢兆宁做事干练,语速也很快,可是面对病人,她十分耐心,语速会适当放慢。记者采访当天,卢兆宁的诊室内不断有病人进出。她一边认真倾听病人讲述症状,一边记录下来,然后为他们开具合适的药方。记者发现这些病人中,绝大部分是卢兆宁的“老客户”,还有一些是慕名而来的。“我不住这个社区,是朋友推荐过来的。来过一次之后,发现卢医生真的名不虚传。”家住南华大厦的周阿姨因为感染了风寒,当天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到卢医生处检查。“卢医生很热心。有时候不方便来卫生服务站,我就通过微信向她咨询,她也耐心地为我解答。现在她都成为我的家庭医生了。”就在周阿姨称赞卢兆宁时,一旁等待就诊的朱阿姨赶紧接过话茬:“卢医生真的好,我们小区里的住户人人都夸赞她。喏,我的亲家母因为花园新村拆迁搬离了,但她仍旧喜欢坐着公交车来找卢医生看病。” 2015年10月底,我市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7年底,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共签约居民1200多名,其中卢兆宁的签约人数达到了700多人。“病人对我如此信任,我十分开心,但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卢兆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我会努力服务好社区里的居民,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