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政协提案 > 2025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5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 08- 25 11: 15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章钢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现代化新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议案中提到的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在建议中提出的发展植物工厂等新兴产业,增加资金扶持力度等举措,具有切实针对性和科学合理性,我们作为农业产业主管部门将充分吸纳并积极推动建议的落实。主要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产业用地要素保障。我市已经将630亩乡村产业建设用地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2024年我局牵头编制了《余姚市农业产业用地专项规划》,规划构建“三带四区五园”的整体产业格局,根据“三带四区五园”的整体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乡村产业用地。市资规部门每年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农村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用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符合设施农业用地条件的,按规定办理设施农业用地使用备案手续;在今年开展的“多田套合”工作中,为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文旅项目预留发展空间,破解农业产业“空间缺失”问题。

2.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我市正迭代升级全市“大三农”产业政策,涉及乡村“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农业“双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内容,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以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地方农业新型主体培育为宗旨,坚持政策性导向、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施“低门槛准入、低利率贷款、低风险管控、高标准服务”的政策,截止目前,农信担保总共担保超850笔,累计金额超5.2亿元,总共为农户节约融资成本超180万元。日前,我局还积极对接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邀请农行、农商行、交行等银行和相关农业企业代表召开了银企对接座谈会,交流企业经营情况与融资需求,集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银行信贷产品。持续做好宁波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

3.打造智慧农业示范主体。自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共创建数字化种养基地31家,市级数字农业工厂14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1家,未来农场1家,涵盖种植、水产、畜牧等产业类别,涌现了一批以宁波市横坎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余姚陆埠蔬菜保供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正大猪业(余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优秀案例,以现代设施农业和技术为依托,推动农业智能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深度发掘余姚乡村功能价值。

4.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我市在农村电商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已成功建立363个村(社区)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100%,这些服务点犹如连接农村与外界的桥梁,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社区快递智能柜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农产品能够更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累计培育出48个省电子商务专业村,11个专业镇,以及22个省、宁波市电商示范村和9个示范点。组织线上线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连续举办16届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借助农博会平台,邀请“小云来帮忙”、“陆上五马”等知名主播直播带货。在2025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上,470家主体参与其中,交易额达4360万元。今年首次开展云闪付农产品伴手礼消费券发放活动,意向参与主体达40余家,本年度消费券计划发放资金共600万元,其中宁波市级财政300万元,余姚配套财政资金35万元,目前已开展2期活动,成效良好。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感谢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陈卓,联系电话:89555299)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1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