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今日余姚
四秩芳华织锦绣 满城青绿入画来
发布日期: 2025- 07- 04 08: 12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余姚日报

三江六岸,公园绿地点缀其间,移步换景;城市山水相映,满目葱茏——撤县设市40年来,余姚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城市绿地面积也随之大幅提高,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节节攀升,实现“方寸之绿”到“举目皆绿”的时代跨越。

与现在的“遍地开花”相比,40年前的余姚,公园还是个“稀罕物”。在园林部门工作了36年的陈红回忆:“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城区公园资源匮乏,仅有一座龙山公园。每逢节假日,公园里挤满了人,大人、小孩都喜欢到这里来。”龙山公园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至今仍是市民喜爱的休闲去处。

上世纪90年代,余姚城市框架迅速拉开,绿化建设同步提速,三江六岸沿线建成诸多公园、广场、绿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2000年起,余姚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提速,公园建设驶入“快车道”。从早期建成的阳明公园、舜北公园、兰墅公园,到2010年代陆续投用的玉皇山公园、黄山儿童公园、望湖公园、姚江公园,再到近年来新建的蛇山公园、“五·一”文化公园等,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截至2024年底,45座公园遍布余姚建成区,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健身、娱乐空间。

公园繁花似锦,广场生机盎然,街道绿树成荫,居民小区绿意环绕,在城市“向美而行”的同时,余姚的“绿色家底”也在岁月中不断厚实。1987年,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仅31.37公顷,绿化覆盖率3.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到2006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攀升至1233.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至9.85平方米;2024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2460.34公顷,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更是跃升至14.13平方米。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余姚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2010年,余姚成功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此为起点,我市以更高标准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绿色发展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我市紧盯“增绿、提质、添彩”目标,全面实施绿化品质提升行动。一方面,采用“见缝插绿、转角增绿”模式,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建成临溪路口袋公园、中山南路口袋公园、锦北公园等21个口袋公园,优化绿地布局;积极探索多元绿化模式,结合建筑屋顶、桥体、围墙等载体,精心栽植月季、紫藤、爬山虎等植物,打造了河姆渡时尚商业中心屋顶绿化、南雷南路立体绿化、最良桥桥面立体绿化等项目,为城市增添别样景致。另一方面,构建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其中丰山路变身“月季大道”,四季花开不断;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评选活动,使世纪豪庭、高风中学等项目脱颖而出,获评省级称号,全方位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与此同时,我市还秉持“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理念,大力推进全域绿道网络建设。随着余姚城市滨江水环绿道、鹿亭乡登山绿道、梁弄镇环四明湖五彩绿道等一批绿道相继建成投用,现下全市总长383.98公里的“绿色廊道”不仅串起了城市山水,更编织出一张满足休闲、健身、社交等多元需求的民生服务网,让生态福利真正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绿色获得感”。

四十载生态耕耘,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风貌,更切实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姚城市民的生活日常。这些不断拓展的绿色空间,美化了环境、愉悦了身心,更让健康、低碳、亲近自然的生活触手可及。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