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黄湖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批后公布 | |||||
| |||||
《余姚市黄湖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由余姚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01、总则 1.1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发展需求,明确城北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明确本区块的性质、规模、功能以及土地使用的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规范和控制区域内的各项建设,提升区块品质,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深化落实《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要求,特修编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3)《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编制导则(试行)》; (4)《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5)《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6)《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7)《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甬江科创区创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的通知》; (8)《余姚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余姚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10)《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1)《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 (12)《余姚市环境功能区划》; (13)《余姚市黄湖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14)其他各类相关规划; (15)国家及省、市有关现行法规、规范及规定。 1.3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编制单元黄湖区块用地范围涉及黄湖村、宁波市劳改队和黄湖农场,总用地面积约188.70公顷。规划期限与《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保持一致,为2021—2035年。 02、功能定位和规划结构 2.1功能定位 湾区绿芯智造新标杆——湾区生态型产业组团的示范窗口、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创新型都市智造花园、余姚新制造体系重要战略基地。 2.2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一核一轴、一廊三片”。 “一核”:依托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绿心形成公共服务与生态景观核心。 “一轴”:沿G228发展形成的城市功能发展轴。 “一廊”:为东西向沿主要滨水景观廊道的中央生态休闲走廊。 “三片”:分别为南部智能制造片、中部活力服务片、北部智创科技片。 03、控制单元 3.1控制原则 在控制单元中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管控要求。 3.2单元划分 规划将地块划分1个控制单元,单元编号为HH-01。 3.3控制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总人口约为1100人。 (2)用地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42.05公顷(不包括水域面积9.48公顷,农林用地面积37.17公顷),占总用地188.70公顷的75.28%。 3.4控制内容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88.70公顷,总建设容量约248.79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控制单元的总建设容量不得突破。 04、用地规划 4.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63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14%。 4.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9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34%。其中,商业商务用地1.13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80%;加油加气站用地0.7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0.54%。 4.3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集中布局,以一类工业为主导,控制二类工业用地发展。规划一类工业用地(M1)主要集中于本区块北部以及南部G228两侧,面积88.6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2.40%,入驻企业以高端制造为主;规划创新型产业用地(A0、M0)主要集中于规划区块中部产业核心区,面积6.26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40%。 4.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31.83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2.41%。 4.5绿地及广场用地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15.9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1.2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57公顷,主要为片区内的社区级公园,沿中部河道两侧布置。防护绿地9.36公顷,主要是G228沿线、高压廊道、水系两侧的防护绿带,以及加油加气站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周边的防护绿带。 4.6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2.1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48%。 0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1配套原则 根据余姚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规划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5.2配套要求 本区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市政公用7类。 5.3基础教育设施配置 对接国空公服专项规划,更新配置标准。 06、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6.1绿地系统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15.9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57公顷,防护绿地9.36公顷。 (1)公园绿地 规划设置2处综合型公园,分别位于园三路与G228国道交界处、以及园三路与园五路交界处,是本区块的景观中心。 (2)防护绿地 主要道路两侧、高压廊道、水系及市政基础设施两侧的防护绿带。 6.2水体系统 本区块河网水系主要为基地东西向规划生态景观河道及片区东部规划景观湖,河道宽度控制为20米。 6.3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聚集点。规划结合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形成“两片两廊”的生态空间结构。 “两片”:南片生态空间、北片生态空间; “两廊”:中央生态休闲走廊、G228生态防护走廊。 07、道路交通规划 7.1道路等级 规划范围内道路分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个等级。 7.2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内布设加油站1处,4个社会公共停车场(库)。 7.3道路交叉口 交叉口标高分两类,一类靠近河道的交叉口,通过桥梁底标高计算桥面标高,采用2%-3%坡度,确定交叉口具体标高;第二类为远离河道的交叉口,一般根据周边用地情况确定。规划坐标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竖向标高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0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8.1给水工程 (1)需水量测算 规划最高日需水量为6791吨。 (2)供水设施规划 本区块用水近期由马渚、渚山水厂提供,远期随着姚北水厂建设投产,可考虑由姚北水厂和马渚、渚山水厂联合供水。 8.2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雨水工程 本区块的规划建设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雨水径流控制标准主要为综合径流系数的确定,一般按不超过0.6进行控制。 (3)污水工程 ①污水量预测 规划平均日污水总量为4702吨。 ②污水设施规划 本区块的污水以规划区内东西向河道为界,分两块收集。污水经dn315的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园二路上dn400的污水干管上,然后经提升后排入低塘街道市政污水主干管上,最后排至小曹娥污水厂。 8.3电力工程 (1)负荷预测 规划用电负荷为2.35万千瓦。 (2)变电所规划 本区块电网等级采用110KV/10KV/380V三级,规划新建110kV黄湖变。 8.4通信工程 (1)装机量预测 规划固定电话用户需求量为7992门。 (2)通信管网规划 进一步完善城市电信管网建设,规划建议由政府统一建设通信网络、有线电视、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网通等同类弱电管道纳入统一管理。 8.5燃气工程 (1)用气量预测 规划天然气用气总量为1037万立方米/年。 (2)燃气管网规划 本区块管网为中低压二级管网供气,管道管径为De200、 De160,采用区域调压和箱式调压相结合的调压方式。 8.6 环卫工程 (1)生活垃圾 规划范围内日均生活垃圾量为1.375吨。规划本区块生活垃圾主要由小曹娥垃圾综合处理厂集中处置。 (2)公共厕所 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公厕应对外开放。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应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09、防灾规划 9.1防洪排涝 防洪标准:50年一遇。 排涝标准: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出。 9.2消防 根据标准,4~7平方公里的责任区需设置一处消防站,本区块从整个城区统筹考虑消防设施。 9.3抗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本区块地震动参数为0.05g(VI度),新建和扩建工程按此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9.4人防 从平战结合、平急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升人防设施的利用效率。 (1)防空专业队 区块结合创新型工业用地设置一处防空专业队工程。 (2)防空警报设施规划 警报器功率为2400w电声警报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000m,规划范围内覆盖率应达到100%。本次规划新增 2 台人防警报器。 (3)疏散通道规划 疏散主通道为G228和园六路,疏散次通道为园一路、园三路、园四路、园五路。 9.5地质灾害防治 本区块属于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即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从长远考虑,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注重地下水开采规划与管理,预防区域地面沉降灾害形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