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政协提案 > 2025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 06- 11 14: 48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甘全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普法宣传与学校法治教育融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未来,加强社会普法宣传与学校法治教育融合是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我市普法工作始终秉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各级普法规划指引,严格按照社会性事务进校园要求,始终把青少年作为精准普法重点群体,着力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努力构筑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积极打造具有余姚辨识度的青少年普法品牌。

近年来,我局创新实施“一枝五叶”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项目,结合省“法育青蓝”专项行动、宁波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行动等,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优质资源整合,以制定行动方案、完善法治读本、打造法治素养观测点、整合教育课程库、开发实践活动为抓手,立体化构建精品式、联动式、体验式青少年普法路径,不断拓宽社会普法宣传与学校法治教育融合渠道。一是打造法治教育精英团队。严格依照《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平安法治副校长聘任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聘请律师担任法治副校长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荐优秀且符合条件的律师、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加入“法治副校长”队伍并做好任职“法治副校长”人员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培训及考核工作,去年我局1名干部被选聘为宁波市平安法治副校长。同时,组织司法机关、教育部门、“法治副校长”代表等召开“法治副校长”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赋能“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推动政府部门、律师行业、社会团体等普法资源集聚,招募法律志愿者、律师和法学专家等社会法治力量建立“普法联盟”、成立余姚市“启明星”普法宣讲团等,共同打造“阳明号”普法进校园、“平安法治开学第一课”等一批优质普法活动品牌。选取余姚中学、姚江中学、大岚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探索建立“公益律师+法治副校长”的“双师课堂”,推出“一个人大代表的诞生”“童声传法威”等模拟选举、模拟法庭活动,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合发展。二是构建法治教育立体网络。制发宁波市首个《余姚市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通过细化3年4大行动12季的阶段目标、具体举措,完成可持续运作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的搭建,打造“法治最‘名邑’,恰逢姚少年”普适性品牌、“向阳花”困境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营,确保青少年普法从“活动式推进”转向“体系化实施”。结合青少年普法现实需求、社会热点、法治资源,于2024年推出《余姚市青少年法治素养基准通识》2.0版本,优化通识整体结构,构建“3个维度12大领域105项指标”基准体系,并配套开发500道精准练习题,嵌入“法治素养雷达图”动态评估系统,实现法治素养成效可感化监测。邀请熟悉青少年特性的法律专家编写专适青少年的案例44则,建立“基础版+进阶版+定制版”三级课程资源包,设计《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到民法典》《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学宪法、讲宪法》等课堂教学PPT模板,汇集建立内容详实、形式生动、涵盖面广的普法素材库,通过有趣案例、法条解读及互动讨论等方式从源头保障青少年普法有范本、有示例。三是贯通法治实践新优路径。优选51个运作成熟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新时代法治实践站等阵地,以4000多名融媒小记者为抓手开展法治观察、法治研学、法治沙龙等活动79场次。盘活浙东红色革命文化、阳明文化、传统文化等文化“家底”的法治特质,将青少年“法声”讲解融入“浙东红色法治文化展馆”,并发布青少年法治研学路线3条。打开“文艺+”“文化+”普法创新通路,举办青少年法治故事大赛、青少年普法创意大赛、青少年普法展等活动百余场,将青少年普法与姚剧、糖画、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创排相声《法与财》、姚剧《法治素养大提升》《赌博真是害人精》等地方特色法治剧目,推动地方文化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局将不断整合校内外优质普法资源,持续深化“一枝五叶”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项目,巩固律师“法治副校长”抓手,探索开展“法治公开课”、校际“普法巡礼”等活动,加强社会普法宣传与学校法治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质效,奋力书写青少年法治教育“余姚范式”。

感谢您对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分管领导:郑军传

承 办 人:叶  荣

联系电话:89553263


余姚市司法局

2025年5月28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