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发布日期: 2025- 02- 26 09: 14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
索引号 | 002973420/2025-00996 | ||
组配分类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发布机构 | 市司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5-02-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司法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余姚市司法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余姚市司法局围绕中心工作,深化实施法治统建行动,锚定系统年度28项要点,推进合法性审查体系“四梁八柱”构建、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一枝五叶”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行政调解工作体系探索等8项宁波级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升法治余姚(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统筹法治建设,总体支撑更加有力。坚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组织全市依法治市(行政复议)暨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市直单位、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中层干部等140余人参加培训。在局党组会、局务会上多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编制下发《2024年度法治余姚建设工作要点》《2024年余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科学精准绘制法治余姚建设“施工图”。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打造市红盾社会公益服务中心、马渚镇阿良工作室、阳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5个新时代法治实践站,综合集成法治督察、法治监测等各类法治资源,延伸法治建设工作触角。依托省行政复议员试点,培养“特长型”复议员,规范化建设行政复议场所。完善诉讼案件报备等五项制度,首创涉企复议绿色专线通道,实质性化解涉企纠纷。完善首创的争议受理前“五日调解法”和“同心圆”调解等特色模式,全市复议案件调撤率居宁波首位。成功揭榜“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试点任务,稳步推进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建设。依托基层司法所实现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站2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持有执法证人数居宁波第1。宁波市行政执法机关“微视频”“微课程”创作竞赛活动,我市摘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我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二)全速推进项目攻坚,营商环境更富活力。聚焦法治营商环境晾晒指标提升,借力省改革攻坚成绩突出集体优势,助推两个项目入选宁波市法治环境改革攻坚项目。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最佳实践”项目培育工作,动态跟踪项目培育库优化提升,助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改革”“余姚市探索多维度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两个项目重点突破,升级打造有余姚辨识、有浙江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县域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入选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十大名片”;谋划“涉外会展法律服务一件事”项目,并被市营商环境办纳入“涉企一类事案例”上报省委、宁波市委改革办。推进重点产业预防性风控法务改革与企业风控法务治理深度融合,联合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持续推进《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光学电子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编制工作,《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目录管理项目名单。 (三)全维构筑法治轨道,政府法务更上台阶。高质量配合完成5个省级项目、9部宁波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法(修订)意见征集。完善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工作机制。健全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完成全市首批70名法审员任命仪式及初任培训,推进合法性审查中心实体化运转,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各类事项207件、市专题会议纪要500余份,全市共完成合法性审查事项2505件。1项制度成果入选省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1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入选宁波市《重大行政决策典型案例库》。全市共编制决策事项87件,决策事项数量平均为1.9,位居宁波第1。 (四)全域覆盖特殊管控,维序守安更出成效。余姚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浙江省清廉矫正教育基地”,我局作为宁波唯一代表在全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暨“黄丝带帮教”现场推进会中做典型发言。余姚市政协主席议政会专题会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监警示教育、修心教育等做法获人民日报客户端、国际在线网、浙江法治报等刊载并被司法部官网录用。切实推进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共有调解组织355家,调解队伍1349名,建成调解品牌工作室22家。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指导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自规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组织。依托宁波市律师协会余姚分会力量,建立舜合商事调解中心,聘任包括7名“宁波市名优律师”在内的22名金融、知识产权、保险证券等商事领域律师为商事调解员,截至目前累计受理调解333件。 (五)全程跟促服务升级,民生福祉更具质感。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在宁波市“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并被推荐为全省“15分钟公法圈”建设精品样板县。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加大快递、外卖、网约车、直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服务保障。法律援助案件审批满意度达100%,居宁波第1。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培养,输送4批次7人次青年律师参加英国等境内外涉外法律服务专题培训;4家律所上榜宁波市年度“风云榜”,培育创建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2家。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阳明所党支部、梦麟所党支部申报为余姚市级党建工作共享示范点和宁波市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年度律师万人比2.9。深化公证“云提存”服务,并获省公证服务预防性法治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交流会二等奖。 (六)全力创建精品样板,基层治理更显成色。以泗门司法所为抓手,稳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集成业务资源。我局2名同志被纳入宁波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专班,共同参与《宁波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起草,在泗门司法所承办宁波市司法所长会议。抓好“一枝五叶”余姚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体系的建设及实践,打造我市首个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点,修订发布《浙江省余姚市青少年法治素养基准通识(第二版)》,秉持“少年学、少年思、少年行、少年说”的理念组建“余姚市启明星普法宣讲团”“蒲公英法治素养观测团”,联合检察院、法院、妇联等单位开展“法治‘最名邑’·恰逢姚少年”等全市青少年的法治宣传300余场次。提升打造“明明”2.0普法IP形象;情景剧《阳光下的守护》获首届宁波市法治文艺作品评选“十佳作品”;6个红色法治文化遗存入选宁波第一批遗存目录,占比50%;深化普法责任制,联合工会、环境保护、气象局等部门开展“生物多样性”“反电信网络诈骗”等覆盖社会大众的宣传750余次。深化“1+N”专项行动,推动全市322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与1559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共建,累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389起,创新打造“法治小院”“藤下法治仓”等基层依法治理标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成果还要进一步打造。在重点工作上仍需深化发力,在亮点工作上仍需深化突破。二是法治素养还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力度有待提高,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有待提升。三是法治联动还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法治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部门间协同联动仍有不足。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夯实基础,紧盯省委“三个再”“五个更”目标要求,努力为余姚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贡献力量。 (一)强协同,围绕中心大局实施法治建设“跃升行动”。持续深化法治建设统筹谋划,切实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构建县乡联动行政执法监督组织体系。 (二)重攻坚,聚焦改革难点实施依法行政“规范行动”。全面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打造县乡合法性审查“3+4+N”工程,坚持常态化政府法律事务管理。 (三)抓前端,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法护平安“保障行动”。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走深走实,着力推动多元调解工作有力有序,着力推动安置帮教工作见行见效。 (四)强示范,深化基层治理实施民主法治“融合行动”。纵深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多线聚焦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 (五)求实效,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法惠民生“突破行动”。加速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公证服务创优提升。 (六)聚合力,围绕政治建设实施铁军淬炼“提升行动”。探索“党建领航·法治护航”机关党建品牌,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