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 02- 12 14: 55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中意宁波生态园 |
索引号 | 002972797/2025-00737 | ||
组配分类 | 规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中意宁波生态园 |
生成日期 | 2025-02-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
今年以来,中意宁波生态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余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实施“123”工程,扎实开展“赛马争先”“三大载体”抓落实暨“三项工程”再提升专项行动,全力以赴促经济、谋发展,攻招商、盯项目,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向好态势。1-12月,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8.4亿元,同比增长26.13%;实现财政总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24.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产业发展,凝心聚力提质招商引资 1.项目招引协同推进。园区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75.6262亿元,1亿元以上项目共1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此芯科技、惠杰钢管);1-12月,实现宁波市外实到内资36.19亿元,外资到位2086万美元。一是开工项目抓投产。昀翼科技、临舟科技等15个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61.97亿元。二是新建项目抓开工。漉玲3D扫描检测设备生产、瑞华康源智能医院物联网设备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68亿元。三是签约项目抓落地。金丰、万国等14个项目完成摘地,6个项目深入洽谈中,总投资超22亿元。 2.“前湾硅谷”加速打造。一方面,人才队伍日益壮大。1-12月,新引进硕士83人,园区特优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级人才和基础人才总数分别达6人、13人、11人、40人和3266人。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6个;申报并入选省级人才项目2个;申报“甬江引才工程”项目33个,入围答辩环节7个。另一方面,科创飞地稳步运营。中意楼承租企业12家,出租面积4200余平方米,出租率已近51%。 3.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一方面,中东欧合作纵深迈进。引进匈牙利VR PARK项目,并正式进入试运营;开展中东欧国家路演活动4次,成功举办法国青年企业家中国行之余姚站中法青年人才论坛。另一方面,中意合作加速推进。1-12月,意中国际创新中心共收集对接Else nuclear、Teclae医疗数据数字平台等20个新项目,深度推进意大利CGN公司MCN运营项目、吉可威混合现实、Biostamina医疗器械等12个项目,6个意大利项目注册落地。 (二)聚焦强企固本,坚定不移深耕实体经济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一方面,规上工业支撑有力。1-12月,中意宁波生态园完成工业总产值515.92亿元,同比增长24.81%,其中,规上工业产值498.4亿元,同比增长26.13%,经济总量与增速实现全市双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38.5%、41.63%、41.8%,均位列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62%,排名全市第一。另一方面,科创能力持续增强。新增余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8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复审企业9家;新申报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授权入库专利数160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 2.企业服务成效显著。一是聚焦企业培育。指导企业完成“亩均论英雄”评价、技改竣工验收、数字化改造项目验收等,累计兑付政策奖励资金562.24万元,涉及企业65家次。成功举办吉利汽车整车零部件采购对接会,促成86家余姚市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吉利汽车集团面对面洽谈,现场签约意向合同6家。二是聚焦助企纾困。受理社保、医保、工伤、生育等各办件889件,处理劳资纠纷30件;积极做好社保扩面宣传工作,园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参保缴费人数804人,完成考核指标数的80%。三是聚焦经济普查。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对园区506家企业和7家个体经营户进行普查上报,并积极配合上级开展相关工作。 3.有效投资积势蓄力。1-12月,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7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3.72亿元,占比达78%以上,两项投资总量蝉联全市第一。 (三)聚焦外联内优,持之以恒提档基础配套 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4年园区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及国企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1-12月,新开工项目6个,完工11个,完成年度投资8亿元,另建设代建厂房项目5个、生活配套项目5个。一是重点项目再推进。科兴路东延工程(余姚段)、滨海新城北排江西侧北块路网建设工程、中意宁波生态园110kV电缆入地工程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园区前湾客运中心项目竣工;中意宁波生态园园区生活配套项目、四明山镇酒店项目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全面开工建设。二是标准厂房再开发。中意宁波生态园标准厂房五期装修和七期项目相继完工,总投资超34亿元的标准厂房八期、九期和意鲲年产30000万支胰岛素针剂项目新建厂房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规划编制再推进。结合招商引资、企业落地、产业布局调整的具体情况,完成余慈城区前湾片BH08用海编制单元详细规划》、《余慈城区前湾片BH09用海编制单元详细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报批工作;开展路网、电力、排水专项规划;参与余姚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宁波前湾浙沪合作发展区建设方案等编制工作。 2.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一是能源保障更有力。海塘路电力排管(滨海大道-兴城路)新建工程、110千伏电缆入地工程、智能调峰泵站配套自来水管新建工程等完工;兴城路电力排管(涛声路-朗海北路)新建工程开展施工图设计。二是用地保障更有力。1-12月,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103.46亩,其中挂牌出让土地9宗,面积633.3亩;海域8宗,面积470.2亩。累计划拨用地两宗,累计划拨土地面积66.85亩。三是生活保障更有力。占地60亩的保障性住房一期已开工建设并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883万元,预计2025年11月完工,占地44亩的保障性住房二期项目计划2025年12月完工。2024年完成保障房筹集2596套,累计完成市保障房筹集任务的185.48%。 3.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强。一是水系绿地加快建设。中直河周边绿化新建工程和方家路江两侧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海滨路两侧绿化新建工程和滨海大道两侧绿化新建工程正有序推进。二是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扎实推进。包括潮间带底栖生物增殖和鱼类增值放流,完成投放缢蛏1050万粒,彩虹明樱蛤5038万粒,青蟹30万只,泥螺2250万颗,各类鱼类总共220余万尾。三是湿地修复有序开展。余东北海域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海堤生态化改造约89公顷,建设滨海生态湿地208.35公顷,目前已完成水利部分施工招标并进场施工。 (四)聚焦高效治理,全力以赴改善园区环境 1.安全防线持续筑牢。一是安全责任层层落实。督促指导150余家企业根据管理架构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圆满完成粉尘涉爆等七类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小微园区规范化建设,排查共有23家小微园区,已有5家园区完成验收并实现规范化管理,5家均已完成隐患闭环;4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不同等级的微型消防站。三是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共展示安全生产广告牌、安全生产横幅15块(条),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海报350余套、宣传用品1500余件,组织安全图片展览2次,组织企业图片巡展4次。四是新设机构组建运行。挂牌成立余姚市化工集聚区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已基本到位,下设化工集聚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中心正式运作,目前完成化工园区封闭化管理;化工集聚区安全风险整治提升工作逐步开展中,已完成工作方案分解和梳理,并根据具体内容正逐步落实低安全风险等级园区创建工作。 2.生态防线持续筑牢。一是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成功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试点,巩固“清新园区”建设,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联合市环保机构重点对园区东部异味区域进行整治,完成13家重点涉气企业排查和方案编制;对点整治个别偶发性臭气异味源,累计发现园区企业废气各类问题215个,目前完成整改209个。二是有序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污水零直排区”省级验收,完成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市政管网CCTV排查修复、河道清淤及水质提升,目前园区河道水质稳定在V类水或以上;及时对接更新河长信息,建立常态化巡河机制,补充修复河长公示牌35块,树立河道保护公示及标语牌26块。三是稳步开展“低散乱污”整治。持续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偷排、偷倒等违法行为,1-12月,累计配合环保执法人员累计查处违规企业21家,其中责令整15家,行政处罚1家,关停5家。四是积极开展项目落户环境影响评估。把好项目准入关口,及时联系对接宁波生态促进局余姚分局联系对接,针对拟落户项目出具环境影响评估意见,为项目引进提供决策参考。1-12月,累计出具评估意见74个。 3.基层防线持续筑牢。积极开展“进一步深化涉及安全隐患违法建筑排查整治保障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工作”、“全市建设施工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组织安全检查12次、拆除违章建筑3宗、检查园中园厂中厂35宗、处理厂中厂显见性隐患2宗、完成违法建筑备案超2万平方米、检查建设工程项目25处,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0处;持续强化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及时处理回应各类信访件,做到有登记、有流转、有回复,累计办结群众投诉、部门移交及上级交办的信访件312件,办结率实现100%。 (五)聚焦改革创新,高效发挥财政金融保障 1.财政税收稳健增长。一方面,加强收支统筹。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364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24.16%,完成全年预算的104.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16万元,完成全年的10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291万元,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的100.4%。另一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开展税源排查工作,纠正所属地登记错误企业188家,合计调整税额12218.04万元,与市财政局、税务局及有关乡镇、开发区协调落实调整方案。 2.国资监管持续规范。一是加大审计力度。组织第三方审计单位对浙江通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22家下属国有企业进行2023年度常规审计,对海际公司等3家下属国有企业进行2021年-2023年专项审计,根据审计结果督促直属国企进行整改。二是强化国企考核。完成开展2023年度直属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薪酬考核工作,开展2024年的考核指标拟定工作,优化对外投资管理办法,持续提升直属国企监管能。三是明确职责权限。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明确重大事项审批流程,一般事项备案流程。截至12月底,共审批事项122项,备案31项,简化审批备案流程,履行国资监管职责。截至目前,园区宁波前湾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合并范围内共拥有子公司26家,总资产规模达378亿元,1-12月实现营业收入约10亿元,净利润约1亿元。 3.融资水平持续提升。一是优化债务结构。国有平台公司通过置换贷换、下调利率等方式,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1-12月共节约财务成本约1724.75万元。二是深化政企银合作。推行融资租赁补贴、中意创业贷,拓宽园区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中意创业贷已为1家公司发放贷款200万元,另有3家通过审批。三是细化金融助企。积极落实招商项目政策兑现,1-12月,审核完成招商项目政策企业7家,兑现补助资金59237万元;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兑现相关企业补助61家,兑现补助资金5331万元;创建“清新园区“(无异味园区),兑现企业废气污染治理补助508万元。 (六)聚焦党建引领,正风肃纪狠抓队伍建设 1.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党建基础更夯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周二夜学”、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制度,累计开展夜学48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成功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两优一先”表彰会暨专题党课。二是党员管理更规范。1-12月,新迁入党员49名,迁出党员24名,34名职工代表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在册党员344名,180余名流动党员实行集中纳管。三是群团活动更多彩。完成中意宁波生态园商会换届,新增党工团妇等基层组织8家,成功举办学雷锋精神知识竞赛、庆“五一”先进表彰会暨职工才艺大赛、企业职工厨艺大赛、慈善一日捐、“中意海际杯”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园区职工生活,有效激发干事热情。 2.党纪学习逐步强化。一是以学为先。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将《条例》作为学习重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原原本本读《条例》,准确掌握党的六大纪律。共发放《条例》520册,开展党纪专题教育1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2次,专题研讨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24次。二是以警为要。通过线上观看警示教育片《镜鉴》,线下参观正反面典型案例集中警示教育展,深入剖析一起起违纪违法案例,引导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三是以干为本。把开展党纪学习与推进园区中心工作、提高党建质量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完善内部审计、招投标等管理办法,对招标采购、人事管理、日常工作等进行规范。 3.干部管理逐步精准。一是明晰职责分工。开展“赛马争先”“三大载体”抓落实暨“三项工程”再提升专项行动,排定6大方面79项重点工作,11个拟开工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推进;同时,园区班子集体及8个市管领导干部领衔36个“示范行动”“赶超计划”“强基工程”项目,均按原定计划顺利进行。二是强化督查考评。实行指挥部主要领导批示督查抄告制度,1-12月累计批示10个,加强对公司资产管理、各部门合同管理、纪委预警提示整改等重点工作的落实。三是抓好保密教育。明确保密工作责任制、涉密文件管理、涉密载体管理等相关制度,开展涉密人员岗前培训和保密行为规范培训,组织30余名职工参加宁波市保密轮训活动,精心打造以“保密法规教育”为主题的保密文化墙,进一步引导全体职工干部学习保密知识,有力筑牢保密思想防线。 二、2025年工作思路 明年园区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123”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集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强担当,为余姚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贡献坚实的中意力量。初步打算,2025年确保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奋力冲刺650亿元,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一)紧盯招商引资“一个核心”,加快引育新质生产力。持续聚焦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赛道,推进相关产业集群集聚发展,2025年力争新签约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重点督促比依电器、宇华电器等15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投产见效。 (二)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两个配套”,加紧夯实发展支撑力。一方面,基础配套更优化,2025年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及国企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41.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3亿元。另一方面,金融服务更优化,做好全年预算收支执行工作,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协调资金倾斜,压缩非刚性支出,确保重大工程项目、招商项目资金保障。 (三)深化实施环境、服务、素质“三项工程”,加速提升竞争软实力。一是狠抓生态环境提升。持续推进水环境、大气污染、低散乱污企业“三大治理”。以达到D级园区考评标准为目标,按照《余姚市化工集聚区安全风险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对园区进行整治提升。二是狠抓管理服务提升。深化助企服务活动,强化政策兑现,加快落实国家、省市“规定动作”,切实帮助广大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努力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三是狠抓干部素质提升。以基层党建、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推动党组织触角延伸覆盖到园区内所有角落,不断增强凝聚力、提升执行力、扩大影响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中意铁军”。强化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