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 01- 23 15: 34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中心 |
索引号 | 665588806/2025-00501 | ||
组配分类 | 规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投资促进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5-01-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
今年以来,市投资促进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进一步聚焦产业链长制精准招引,打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攻坚战,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一)从数据完成情况来看。全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在宁波10个县市区中,增速排名第3。宁波市外实到内资175.8亿元。 (二)从项目质量规模来看。全年新增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一把手”招商,带头开启招商“新速度”。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当好招商引资“排头兵”。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招商、听汇报,每月外出招商,一季度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工作例会,重点听取在谈项目推进情况,及时了解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中心主要领导亲自赴法国、苏州、深圳、遂宁等地开展招商,推动全市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火热局面。 (二)建强“新机制”,夯实招商工作“新基础”。一是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质效,推动形成“全域大招商,全力招大商”的工作体系,于今年4月发布《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机制(试行)》,明晰权责、流程、要求,强化上下联动,进一步调动各部门招商积极性,构建全市“一盘棋”招商新格局。二是完成修订2024年新版《招商手册》、招商PPT及宣传折页;做好招商引资政策奖励兑现工作;更新全市招商引资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梳理在谈、已谈成项目,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录入系统。 (三)加强“新联动”,增强稳进提质“新动能”。一是加强重大平台联动。联合中意宁波生态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舜工集团等洽谈超高速电机驱动器项目、智能裸眼3D项目等。二是加强部门镇街联动。会同发改、经信、市场监管、环保、数据等部门,积极推动光伏导电浆料用铜银粉项目、超低轨星座数据应用中心等项目。三是加强市县联动。与宁波市投资促进局加强沟通联系,促进市县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参加由其组织的“投资宁波”国际招商合作(上海)对接交流会、“投资宁波”未来产业(北京)对接会等,积极推介余姚投资环境,挖掘外资项目线索。 (四)普及“新政策”,做好外资招引“新服务”。中心于2月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政策交流会,邀请全市4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分别对宁波和余姚两级利润再投资外资奖励政策及境外投资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进行详细讲解,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利润再投资。8月对2023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年报进行整理,筛选出归属外方未分配利润相对可观的企业共享给阳明街道、梨洲街道、中意、开发区等20家单位,共同进一步排摸利润再投资意向。今年以来,已走访蜗牛锻造、爱优特、意锐科、舜宇智领、利特舜、三力信等外资企业50余家,其中协助20家企业协调利润再投资相关问题。同时积极对接外管、银行、税务等部门,合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存在问题 (一)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限制了传统招商手段,当前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不少投资者持观望状态,导致部分项目对接洽谈节奏放缓。同时,基金招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 (二)外资增资、到资面临困难。经过前期调研排摸,当前在姚外资企业的增资扩股意向较弱,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实施更是使得不少外资企业选择减资甚至注销。同时,前期谈成的部分供应链项目,由于受外管、银行等部门监管,出现到资难等问题。 (三)优质项目缺乏且后劲储备不足。各地招商竞争日益激烈,高质量项目资源相对稀缺且往往受到多个地区争夺,项目方对于投资地点的选择也更为谨慎。当前在谈项目库中大规模项目也较少,缺乏后劲支撑。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着力“变”,转变思想观念。一要变“轻虑浅谋”为“沉谋研虑”。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是借力发展、激活资本市场的助推器,更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更要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发展潜力等因素,着力招引“量大质优”项目。二要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目前各地招商竞争日趋激烈,优质项目永远不缺接手人,一旦掉以轻心,就可能被其他地区捷足先登。因此在项目跟进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关注,对于客商提出的需求迅速研判,对于大规模项目更要及时上报,避免错失优质资源。三要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开放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发挥在行业领域上的专业性、主动性,强化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举全市之力,齐心协力做好签约、落地、建设各环节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快构建“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的发展格局,同心协力跑出高质量招商“加速度”。 (二)重视“准”,找准招商方向。一是找准招大引强方向。继续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宁波“246”产业和我市“35千百亿”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着力招引一批符合余姚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找准产业链打造方向。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增什么”的原则,根据产业链招商图谱分析需求,进行靶向招商。如集成电路产业要聚焦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等领域,机器人产业要聚焦减速机、伺服系统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关键环节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当前,很多项目都停留在对接上,真正洽谈成熟、签约落地的并不多。后续要积极推动模组机器人项目、高端前光板项目等重点在谈招商项目尽快取得进展并形成有效投资。重点做好中交、能泉等已落地项目后续外资到位,蜗牛锻造项目等本地存量外资企业的利润再投资挖掘工作。加快做好中通宁波航空物流货运国际枢纽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入库纳统工作。 (三)强调“对”,用对招商方式。一是用对“一把手”招商。继续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亲自招、主动招、上门招,做到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活动亲自挂帅、重大项目亲自包抓。要切实履行好招商引资的直接领导责任,协调解决好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力促招商引资各环节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用对“资本招商”。充分运用好已组建的产业发展母基金、姚商基金等各类基金的作用,强化“投行”思维,整合全市各类基金,继续加大与头部社会资本、专业投资机构的对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招商,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提升资本招商成效。下步将继续会同舜工集团、银河证券等单位重点做好基金招商项目的洽谈工作。三是用对“土地招商”。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现象,我们要对接相关部门准确把握每块可供招商土地的相关信息,推动用地供需精准匹配,同时通过产权转让、流转机制等方式,将分散的闲置资产进行连片整合,加快低效、闲置用地“腾笼换鸟”,为发展规模产业打下基础。 (四)突出“活”,盘活信息渠道。一是盘活向上渠道。继续加强与市投资促进局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我市在宁波各县市(区)的排名情况,做好横向比较分析,强优势、补不足,争取工作主动性,激发产业新动能,推动全市新发展。二是用活平台力量。切实增强平台支撑力度,继续发挥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等重大平台招商引资“主战场”作用,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重点招引核心配套企业,形成具有引领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激活以商引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模式,用市场吸引市场,借助其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优势,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招引精准度和成功率。下步计划下设招商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高质量推动招商工作开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