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 01- 22 10: 26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
索引号 | 00297276X/2025-00462 | ||
组配分类 | 规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余姚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余姚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余姚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聚焦“五力提升”,深化幸福教育,强化实干担当,持续擦亮“姚优教”金名片,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教育党建引领力有新加强。政治建设坚实有效。市委成立教育工委,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安全稳定责任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党的领导落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省委巡视整改事项全部整改到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设立市职业教育思政基地13个,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省级培育案例1项,打造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示范“金课”2例。基层党建扎实有力。深化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舜教红锋”升级版六大行动,培育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省级1个、宁波级3个,“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省级2人、宁波级4人。各学校党组织积极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学校一品牌”活动,形成品牌集聚效应,新培育学校党建特色品牌项目27个。清廉教育务实有方。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深入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组织观看“镜·鉴”警示教育片,持续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新增省和宁波清廉学校示范校各1所,培育宁波市清廉学校达标校94所。 (二)教育资源承载力有新提升。教育资源持续扩充。新增省现代化学校9所,完成兰江街道黄山幼儿园新建、凤山街道胜一幼儿园新建、丈亭镇第一幼儿园新建、实验幼儿园育蕾园迁建、实验一小扩容改造、更大小学教学楼新建、市四职校改扩建等学校新(改、扩)建项目7个,新增学位2100个。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75.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较上年度增加7个百分点,关停小规模幼儿园17家。扩大普高学位供给,普高招生录取比例达68%。市政府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共建余姚校区成功签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加大薄弱学校(幼儿园)分类整治力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两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推进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落实中小学“午休躺睡”设备6120套,加强学科实验室设备升级改造和创新实验室设备配备,完成中考听力设备更新,教育装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共富走深走实。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政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在余姚入学,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达98.4%。健全教共体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100%。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品牌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1项,获宁波市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10项。 (三)教育质量竞争力有新突破。创新培养成效凸显。探索“小初高一体化”育才模式,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遴选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13 所,实现中小学科学副校长聘任和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覆盖,科技创新比赛成绩斐然。2024年中考高分段人数继续位列宁波第一方阵,高考成绩705分以上3人。新增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3节、省先进教研组3个。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1金3银2铜,连续第四年获省职成教发展考核优秀。“五育并举”迸发活力。打造情怀德育品牌,实施德育“一校一品”工程,王阳明、黄宗羲2卷教材入选《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新增省文明校园1所、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案例(实践研究成果)9项,入选宁波市校园文化优秀微视频6个。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入选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在足球、跳绳、田径、篮球等各级比赛中获得佳绩,余姚技师学院获全国中职学校跳绳比赛冠军,肖东二小八年七获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冠军,陆埠镇中和陆埠二小获省中小学生跳绳锦标赛冠军;在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中获奖13项,市教育局获评优秀组织奖;在宁波市教育系统艺术节中获一等奖11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聘任劳模工匠担任校园劳动教育导师,入选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校1所。阳光成长持续赋能。深化“双减”工作,构建“1+X+Y”课后服务新模式。实施“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完成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提升改造,培训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800余人次、B证教师1600余人次,举办“健心节”主题广场活动,全市学校建立心网格7526个,覆盖小学高段及以上学生9.98万名。抓好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和近视防控,开展首届“正脊明目”体育功能操比赛,中小学生近视率较上年度下降1.02个百分点。 (四)教师队伍内驱力有新推动。师德师风不断强化。建立学校党组织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年度报告机制,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机制,落实师德违规查处“零容忍”,通过全员宣教、专项治理、典型选树等活动,厚植教师爱与责任“大情怀”。选树全国优秀教师、省“春蚕奖”、宁波市王宽诚育才教师、余姚市优秀教师等市级以上先进典型435名。队伍活力不断优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推进校长职级制,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入选宁波教育系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养班人选5人。新招聘事业编制教师206人、派遣制教师221人。与浙师大、宁大合作推进教师高学历进修,硕士学位在读233人。撤销教辅室,优化教师流动原则和办法,规范派遣制教师管理,激发一线教师队伍活力。“三名工程”不断深化。修订“三名”队伍管理办法,入选国家教学名师1人,新增正高级教师3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5人、宁波市教坛新秀54人,评选新一届市名师骨干295人,培育市杰出人才1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优秀人才工作者1人、市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对象2人,市教师进修学校获评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五)教育治理协同力有新发展。校园安全屏障牢筑。创新构建跨地区、跨县市、跨镇街“三跨”校园安全共同体,我市入选全国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区,8所学校被列为全国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实验校。建立校园安全“日巡查、周通报、月会商”长效机制,落实“1530”安全教育和提醒制度,全面排查和整治风险隐患,组织校园安全管理技能大比武,打造宁波市平安标杆校园1所、5A等级平安校园76所。督导评价促进发展。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围绕“两县创建”、“双减”和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及幼儿园等级提升等工作,开展全方位督查整改。我市入选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市。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开展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设立监测点学校13所,推动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食堂管理智治平台应用,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小学示范食堂24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教育强市为重要牵引,以擦亮“姚优教”金名片为重要载体,实施“3+3”行动计划,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一)实施“强师资、育全人、提质量”三大行动。 一是强师资,实施师德师能涵育拔节行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师德信用积分管理制,完善师德师风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不断稳固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的态势。以“三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建设为重点,锻造教育中坚力量。实施学历提升攻坚行动,加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引育力度。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分布,精准实施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素养。推进校长职级制管理,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加快形成老中青“梯形”干部结构。探索招聘储备制教师,推进编外教师规范化管理,完善绩效分配机制,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二是育全人,实施全面发展培根铸魂行动。实施学校德育“一校一品”工程、体质健康提升行动、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办好课堂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健心节等“五大节”活动,深化“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以多样化课程形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施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科学教育+”融合培养,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完成市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改造升级,构建“市、镇、校”三级学生成长指导联动模式,办好市家长学院,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施“阳光成长”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心育能力全员培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是提质量,实施教育质量创优提升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落实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推进小规模幼儿园整改提升专项行动,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强化保教质量提升,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推进小学强基工程、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实施校际协同工程,重点培育2所学术型普通高中、4所学科特色高中、2所项目特色学校,办好余姚中学建校90周年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推进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强高水平专业和紧缺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中高职区域一体化建设,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高技能实训中心和各类实训基地建设,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发展。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代化社区学校建设指导和老年教育提质扩面,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进一步打造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落实第三轮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推进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加强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幼小中一体化发展上力争实现突破。 (二)做好“强党建、增资源、优治理”三大保障。 一是强党建,实施党的领导强基固本行动。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舜教红锋”升级版六大行动和基层党组织一校一品建设,打造党建示范品牌。深化清廉学校建设,推动宁波级清廉学校达标校实现全覆盖。紧盯招生、人事、食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是增资源,实施教育资源提速扩面行动。加强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和规划,推进机关幼儿园龙泉园迁建、陆埠镇江南村幼儿园新建、时代云图里配套幼儿园装修等工程,力争到2025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以上。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双河学校新建、长安小学扩建、知行小学扩建等工程,做好城西学校新建、融湾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等前期工作。实施高中扩容提质工程,对高中段学校进行改造提升,扩大普高学位供给,推进城区普高新建、市职技校迁建、两大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开工建设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推进宁职院余姚校区建设。推进“两县创建”省级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推动设施设备更新,新创建省现代化学校不少于6所。高质量推进“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工作,最大限度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受益面。推进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落实义务段学生人数75%的“午休躺睡”装备采购。加强教育援疆和东西部协作,做深山海协作,推进“县中崛起”结对帮扶。推进教育国际化,进一步落实“千校结好”行动,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学校比例达30%以上。 三是优治理,实施教育治理提质增效行动。推进校园区域安全共同体建设和平安法治副校长建设,试点安装校园防欺凌智能语音报警装置,强化校园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省级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招生收费、师德师风等经常性督导和“双减”、心理健康教育、食堂安全等专项督导。做好各类教育监测,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推进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机构纳管、上平台、审核登记“三个百分百”,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执法效率。持续巩固教育乱收费、中小学食堂管理、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等专项治理行动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