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002975282/2024-62227 主题分类: 安全生产监管
文件编号: 牟政发〔2024〕22号 生成日期: 2024-05-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牟山镇人民政府
牟山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根据上级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牟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围绕“源头防、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制度防”,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排险除患、科技攻关、工程治理、管理提质,全力提升风险管控、隐患排治和应急处置、逃生能力,深入夯实应急消防安全基层基础,有效防范遏制一般及以上事故,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二)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一年上一个台阶,到2024年底,通过一年攻坚整治,进一步梳理明确各办线“三管三必须”职责,动态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加快推动我镇实现应急消防管理所、综合应急救援队合署办公,应急消防管理能力提升;检查对象分层分级分类纳管率达95%以上,已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存量动态清零,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应知应会知晓率提升至90%以上。到2025年底,通过一年夯基固本,我镇应急消防管理所基层监管人员全覆盖检查标准掌握率达100%,重大事故隐患增量得到有效遏制,全民安全常识掌握率明显提升。到2026年底,我镇党委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更加坚定,各办线全链条管控重大风险隐患责任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更加到位,本质安全水平全面夯实,现场工作人员隐患自查自纠和应急逃生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社会共识。通过努力,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清零,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2.重点领域目标。道路交通领域:通过治本攻坚,公路周边异常事件主动发现率达到60%以上,大型桥梁异常事件主动发现率达到70%以上。消防领域:通过治本攻坚,人员密集场所影响消防逃生和救援的防盗窗动态清零。危化品领域:通过治本攻坚,重大危险源企业100%建成特殊作业审批和人员定位系统,“一重点一重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100%覆盖。建设施工领域:通过治本攻坚,市级以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占比15%以上,新开工项目盘扣式脚手架等新工艺、新技术应用100%覆盖,工业化生产的桥梁预制混凝土部品构件广泛应用。工矿领域:通过治本攻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率达95%。旅游领域:通过治本攻坚,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管理规范覆盖率达到100%。特种设备领域:2024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要求配备安全员,2026年底前,实现在用的工业氧气瓶采用保压阀,有效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城镇运行领域:通过治本攻坚,燃气用户金属软管使用率达95%以上,生产经营场所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使用率达100%。各重点领域力争不发生较大事故。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源头防”举措

1.强化项目源头管控。项目审批办线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把项目审批安全关,严禁“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对违规审批、强行上马的不达标项目,造成事故的要终身追责。加快推进事关安全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的项目落地见效。建立完善各类发展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制定并严格落实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产业“禁限控”目录。严把项目审批安全红线,2024年落实项目审批(核准)风险评估机制,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严把项目设计关,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确保项目符合安全设计标准。技改项目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技改过程同步落实安全防控举措。

严格落实《余姚市租赁厂房工业投资项目“禁限控”目录》。进一步加强对全镇企业厂房租赁行为的管理,提升辖区内厂房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项目质量效益,优化产业准入和行政审批办理机制。根据产业业态、安全生产状况以及是否具备整改条件等要求,2024年底前,明确重点提升类企业和淘汰类企业清单。全覆盖开展厂房(仓库)火灾危险性类别、等级判定,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问题,通过办线协同联动、齐抓共管,逐步建立起厂房(仓库)火灾危险性等级源头管控、提升改造长效管理机制。2025年底前,重点提升类企业由我镇按照“一企一策”方案完成整改提升。2026年底前,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淘汰类企业,由我镇和市直相关部门通过联合执法等手段进行清退。

2.落实分层分级分类纳管。常态化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普查,及时更新存量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状况,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分层分级分类纳管。2024年在5人以上生产经营单位试点开展安全风险自评,建立风险排查、管控标准化流程,并逐步在全镇推广。按照“科学分类、合理分级、动态管理、精准执法”的要求,指导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辨识、评估和有效管控措施,合理区分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精准实施差异化监管执法。2024年6月底前,建立完善镇级分类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清单;制定镇级重点监管生产经营单位清单以及村(社)、网格两级巡查清单。

3.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要打牢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切实发挥应急消防管理所统筹作用,强化网格探头前哨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推动镇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整体嵌入平安法治模块,强化显见常见隐患“早发现、早处置”。2024年出台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显见性隐患举报奖励实施办法,进一步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实现所、队合署办公。进一步厘清应急消防管理所工作职责,推动非应急管理职能划出;推进标准化建设,到2024年底达标。同时,巩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果,将应急消防管理所纳入“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消防管理所与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之间的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推动双向业务融合、力量整合。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余姚市委 余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余党发〔2018〕58号)和《余姚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余党办〔2018〕87号),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综合运用考核考察、激励惩戒等措施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实行“双主任”制,建立健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平安建设工作的党委委员具体抓、各相关分管负责人直接抓的高效基层应急管理协调联络机制,统筹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靠前协调,定期主持召开党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重大工作及安全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执法力量建设及体制机制等问题,真正抓具体、抓扎实、抓出成效,严防大而化之、原则领导,并定期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及时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多跨疑难、重大共性等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他领导干部要切实抓好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并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健全完善安委会“1+X”组织架构,有效运行季度例会、工作报告、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统筹。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建立一般、小微生产经营单位由联村干部或镇机关干部联系生产经营单位工作机制。在村(社区)层面,全面建立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的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在村(社区)干部中择优选配应急消防管理员。整合村(社区)干部、物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力量、社会救援队伍、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每村组建一支10-30人左右应急突击队,组成人员应登记造册予以公示。由镇统筹建立应急消防突击队经常性训练机制。2024年底前,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村(社区)网格协同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应急消防管理所队伍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能力实施方案》(余党办〔2022〕40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人员配置,进一步整合应急消防管理所、消防工作站、政府专职消防队力量,应急消防管理所长负责统筹领导所、站、队,专职从事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人员要按照有关标准配齐配强,并保证必要工作精力,所需人员力量由我镇在现有各类人员力量中统筹调配解决。按标准全面落实执法辅助人员配备,并建立健全执法辅助人员招录、培训、考核、保障等制度。

加快站队一体化融合。根据《全市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能力提升考评标准》(甬安委办〔2024〕6号)要求,2024年底前要设置独立办公场所,满足应急消防管理人员办公、培训、案审、宣教、指挥、训练、车辆停放等功能需要,要依托独立办公场所,应建尽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专职消防队、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依托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2026年前,逐步实现应急消防管理所独立办公场所全覆盖。

提升基层消防救援能力。细化完善现有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应急事件指挥体系,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明确应急协同处置单位职责清单,强化应急指挥场所功能建设,定期开展演练,确保流程顺畅、处置高效。优化整合各类应急力量和资源,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为主,政府(企业)专职队、村志愿队、微型消防站、社会公益救援力量为辅的多元互补专业救援力量体系。2024年9月,按照《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一级标准完成政府专职救援队提质升级任务。2025年前,优化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1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5 个、村志愿消防队7 支,消防救援指挥水平和专业队伍专业素质全面提高,各类专业队、微型消防站消防救援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探索“1+X”力量调派模式,将辖区现役中队、政府(企业)专职队、村志愿队、微型消防站、社会公益救援力量统一纳入大队指挥中心调度体系,实现一键式调派。2026年前,在全镇所有规上企业实现微型消防站设置全覆盖,完成全镇重点园区、小区、村规划设置微型消防站,完善基层消防站点建设,全面优化消防站点布局,消防救援联动机制和战勤保障体系更加顺畅,社会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

(二)落实“人防”举措

4.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贯彻《宁波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聚焦关键岗位、关键人,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做到理念认识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常态化管控机制建设,2024年年底前实现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推广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2024年危化品、工矿、道路运输、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高危生产经营单位100%建立,2025年规上企业100%建立。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外包外租等关联单位的安全生产指导、监督,将接受其作业指令的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等人员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危化品、道路运输等安全生产专业队伍为重点,推动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全面依法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2024年底建立落实镇级队伍考核、退出、培育机制,2025年实现救援队伍能力与安全风险防范和事故抢险救援需求相匹配。定期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处置和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一次)。      

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帮扶指导。推动建立隐患示例小视频库,通过可视化方式提升隐患辨识能力。持续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开展隐患自查自改,督促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开展1次检查(高危行业领域每月至少1次),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探索推进比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监管部门先后进行自查、检查,强化结果比对应用,提升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和闭环处置能力、质量)。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主题教育,创新推出“安全生产服务卡”,定期开展政策解读、隐患排查、现场指导等服务,2024—2026年,确保每年开展生产经营单位指导帮扶不少于50家,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鼓励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责险参保力度,推动保险机构加大对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帮扶力度。2024年—2026年,推动全镇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责险全覆盖。     

5.提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强化培训效果督导,严格“逢培必考”。2024年,完成高层建筑、燃气、养老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镇卫生院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培训。2025年,完成教育培训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和旅游场所、文物古建筑等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培训;2026年,完成商市场、学校、宾馆、工业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集中培训。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等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考核,建立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及重大交通工程项目主要负责人安全述职机制。道路交通、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以及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结合实际推进。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培训,2024年底前细化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频次、内容、范围、时间等规定要求,加强动态管理;明确有关从业人员安全准入机制以及不符合安全条件要求退出机制,提升从业人员整体能力水平;全镇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或安全考核通过率)100%。

强化一线员工岗位应急能力培训,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员工岗位应急“关、逃、喊、报、助”五步法,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2026年推广到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再培训再教育,对因发生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停产停业或受处罚的企业及相关人员,同步开展专题培训教育。

6.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加强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安全益”公益宣传培训,突出自救逃生、个体防护等应知应会内容,推动落实“开学第一课、开工第一学、交房第一步、注册第一帮、放映第一播、会前第一屏”。强化与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单位互动,分类开展安全应知应会培训、宣传。强化示范引领,积极参与并推进公路建设“平安工程”“平安农机”“平安渔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工作;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作用,指导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争先创优活动。     

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宣传氛围。抓好《安全生产 责任在肩》警示片教育学习宣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活动,推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进园区、进企业。镇安委会领导每年至少2次带头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应知应会、典型案例宣传宣讲。强化与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部门互动,分类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应知应会培训、竞赛、宣传、演练。

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机制,落实奖励资金、完善保密制度,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举报或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报告奖励机制,完善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措施,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等突出问题的予以重奖,激励从业人员积极向生产经营单位报告身边的事故隐患、提出整改的合理化建议,提升从业人员爱企如家的强烈安全意识。    

(三)落实“技防”举措

7.加大数字化运用力度。推动“姚安宝”数字监管平台扩面推广。贯彻落实《全市“姚安宝”智慧监管平台推广实施方案》(余安发﹝2023﹞28号),依托“姚安宝”智慧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一厂多租”全流程管理机制,全面化解重大风险。2024年6月底前,制定《姚安宝“一厂多租”模块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姚安宝”底数清洗、隐患闭环、隐患流转、督查通报和考核细则机制。

8.加大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对照淘汰落后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和在用设备报废标准,加大危化品、工贸、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燃气等行业领域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力度。依法加快推进“小散乱”生产经营单位有序关闭。探索高危行业领域建立老旧设备装置强制评估更新机制,2025年完成评估,对安全条件差、难以保障生产安全的老旧设备装置实施停产改造;2026年完成高危行业领域老旧设备装置改造提升。引导和支持加快先进技术装备适用改造,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高危行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四)落实“工程防”举措

9.推进生命保障工程。开展多业态多产权老旧经营场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紧盯“九小场所”“三合一”等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拆违清障”治理行动,畅通应急逃生通道、打通消防救援通道,2025年底前实现人员密集场所防盗窗动态清零。推进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经营性自建房、老旧住宅小区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推进老旧场所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电梯安全筑底和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安装应用。2025年底前实现城镇建成区消防供水全覆盖、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整治全覆盖。    

开展重大隐患动态清零整治行动。以“消除火患、控制亡人事故”为目标,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滚动式开展工矿、危化、烟花爆竹、文广旅游、消防等重点行业重大隐患清零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影响消防安全违章搭建、违规作业、擅自改变厂房使用性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升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0.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工程。深化电气焊“一件事”改革,拓宽电焊机数字化改造覆盖面,确保电焊机及时“加芯赋码”,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形成电气焊领域安全生产“法治+数治”的局面。并聚焦各类维修店铺等电焊作业重点领域,开展临时电焊作业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压缩无证人员上岗空间。

深化“园中园”“厂中厂”“一件事”改革,创建一批标准示范园区,推广小微园区(厂中厂)和承租企业应用“基层多元主体责任落实”项目成果;全面推进省“小微园区(厂中厂)安全管理系统”落地使用,“十必须十不准十必会”知晓率达98%以上。

深化有限空间“一件事”改革,实施“源头减、辨识准、作业安、科学救、保障实”全链条安全管理措施,提升全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水平。

(五)落实“管理防”举措

11.规范隐患排查整治。细化、数字化、普及化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根据上级标准,2024年6月底前修订完善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及操作指南。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开展隐患自查自改,督促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开展1次检查(高危行业领域每月至少开展1次),确保隐患动态清零。完善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做好举报线索受理、核查工作,加大举报奖励力度。

12.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融合的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规上企业逐步达标,指导规下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24年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率达60%以上,许可类危化品企业构成“一重点一重大”的一、二级标准化达标率达40%以上。大力选树各行业标杆企业,2025年底前打造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对达标企业在复产验收、保险费率、信贷信用等方面落实激励政策,依据企业达标情况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推广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CORE项目)。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互助组”,通过企业结对互助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互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3.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能力。推进分级分类监管,梳理本级监管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清单,建立完善分类分级监管清单动态调整。强化精准执法,每年梳理确定一批需重点关注的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清单,围绕重点靶向发力;对高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四不两直”执法,对一般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先公告”执法。严肃执法刚性,逐项梳理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中问题隐患对应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事项,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联合惩戒、“一案双罚”、行刑衔接等手段。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加大非现场执法规范化建设力度,推动现场执法检查和线上巡查执法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初次违法且及时整改的,依法不予惩罚或从轻处罚;对隐患整改不闭环或举一反三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的,依法严格执法。严格准入,定期考评,强化对第三方服务监管,实现闭环管理。  

(六)落实“制度防”举措

14.建立全链条实名制的责任清单。要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全链条实名制责任清单,以数字赋能推动安全责任细化到岗、分解到人,建立“领导、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和履职尽责“一本账”,实现“镇-村-企”责任体系全贯通。要构建分层分级负责机制,出台追责问责办法,综合运用通报约谈、提醒警示、严肃问责等措施,以责任追究倒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要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质效,落实常态管控,落细治本举措,推动各级责任落细落实。

推动纪检、组织条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激励和约束并重工作机制,更好将严管厚爱要求贯穿干部履职尽责全过程,积极构建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出现工作失误错误但符合容错情形的干部予以容错。

15.建立全覆盖动态化的问题清单。按照行业领域和属地“条块结合”方式,动态更新领域、区域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确保风险排查辨识无盲区、无死角。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全覆盖执法检查力度,落实问题隐患闭环管控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库和整改库。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管理,推进全量单位场所、风险隐患数据治理,纳入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动态管控,并以问题库和整改库智能化辅助事故应急救援决策;要建立分类管理办法,动态梳理确定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等级,分级分类明确单位自查和部门监督检查频次;要树立行业检查的指引标准,制定事故救援的应对策略,聚焦消防、工矿、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从“人、机、物、环、管”等方面入手,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确保问题检视整改取得真正成效。

16.建立全闭环具体化的任务清单。要紧盯安全风险较大的行业领域和单位(场所),深入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列出清单、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限期整改,坚决防止风险隐患演变为较大及以上事故。要统筹开展全覆盖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推动防治关口前移,推进隐患动态清零。要深化主动挂牌督办机制,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重大隐患,由镇安委会实施挂牌督办。要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暗查暗访,动态研判分析问题隐患,构建同步交办、举一反三、闭环整改等问题分类整改机制。对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报告上级安委会、专委会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协调解决。

三、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担当“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牵头单位要亲自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相关办、线要细化建立重点任务清单,逐项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定期组织研究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要跟踪督导,推动具体措施落实落地。

(二)强化工作保障。

各相关办线要加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措施的资金保障,深化政策扶持,支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应用先进工艺设备,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三)强化舆论引导。

加大攻坚行动中成绩先进办线的通报表扬力度,定期曝光一批重大事故隐患违法行为典型执法案例,强化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警示震慑,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持续用好正向激励手段,将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情况纳入到基层党员干部提拔、评先、评优等事项的必察必核内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