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750358933/2023-80398 内容分类: 规划总结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布日期: 2023-10-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余姚市中国塑料城管理中心
余姚市中国塑料城管理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冲击,塑料城管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余姚塑料行业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构建“产城人融合”的产业发展布局,共同书写最动人的“塑城”篇章。

一、市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数据大盘稳中有进。上半年,受国际原油震荡下行、石化供应大幅增长等因素影响,塑料原料行情走势举步维艰,部分原料价格创历史新低,第三季度,受市场供应端货源偏紧、高油价成本支撑以及期货走强带动,部分原料价格开始震荡反弹,但涨幅有限。在市场行情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前三季度,塑料城实现市场总交易额573亿元,同比增加1.2%,总交易量570万吨,同比增加2%,预计全年实现市场总交易额785亿元,同比增长3.3%,总交易量715万吨,同比增长3.6%。塑料城212家纳入国家GDP统计的批发企业总交易量占全市批发业数据的45%,前三季度销售额达340.63亿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非塑料贸易数据2.81亿元,基本稳住全市批发业数据大盘。今年5月,中心与浙江网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落地,预计2年内将为余姚新增1家美国上市企业,5年内增加批发数据510亿且年平均增长30%以上。

(二)市场发展提质增效。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塑料城区域相关工作,摸清企业商户底数,据统计,塑料城现有入驻企业3217家,截止目前,已完成单位清查2253家,登记率89%;个体户518家,登记率96.5%,完成进度居全市前列,为后续市场服务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今年5月,塑料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获评“省第三批数字贸易示范区”称号,全省共入围42家,是余姚首家入围的创新区域,填补了全市在该创新领域的空白。在目前传统的服务模式基础上,开展更加多元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中塑在线等高能级平台,推进数字服务贸易、数字货物贸易、直播电商领域发展,集聚企业近200家召开ABS和PBT行业大会,参会人数400余人次,提振相关涉塑企业信心和士气。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辖区内“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开工建设舜宇路、北环路拓宽改建等重点道路项目4个,打通区域内断头路4条,改造堵点路口5个,新增公共停车位450个。企业服务持续深化,开展企业走访600余次,解决融资难、假料侵权等问题85个。利用网格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排查,强化风险隐患闭环整治,全力护航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召开,今年以来辖区内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会展事业发展彰显新动力

(一)塑博会重新出发。今年3月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累计吸引有效客商3.37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比上届增长32%,实现总交易额37.8亿元,比上届增长20%,共有涉及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的12个高端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51.8亿元人民币。深化构建“一集群、一展会(论坛)”体系,在搭建国内外涉塑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的同时,有效助推塑料行业高质量发展,重振塑博会在业内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有条不紊筹备将在11月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塑博会,一年两会,将为后疫情时代我市会展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配套论坛联动响应。聚焦联动效应,丰富展会形式。以“线下+云直播”方式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中空塑料包装制品(化妆品)行业发展论坛”和“第三届中国(余姚)涉塑产业专家库专家年会”两项分论坛,专场采购对接会、专场技术讲座等6个“会中会”,进一步丰富展会形式,加强“展”“会”互动,破除展馆物理空间和城市条件限制,办会成效有效提升。

(三)其他展会多点开花。今年以来,会展中心还举办了2023(27届)余姚·中塑春季汽车交易会、2023第三届中国(余姚)机床与模具技术展览会、2023余姚(首届)中塑国际家装用品博览会等4场展会,累计参展商325家,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次,累计成交额超1亿元,会展集聚效应明显。

三、高能级新业态构筑新优势

(一)规划调整,锚定未来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北部融湾新城建设部署,依托北部融湾新城开发建设契机,已初步拟定新的中国塑料城概念性规划,保留慧聪家电城、中央商务区及中塑世纪大厦等三个区块,新建会展中心区块、原市场提升区块、产业创新区块及园区综合配套区块等四个区块,在充分调研塑料入驻企业需求基础上,谋划打造共享生态和谐的创“芯”街区。

(二)配套更新,推进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塑料城仓储物流瓶颈,中心持续论证推进新仓储物流基地选址工作,初步选定货运西站为新址,启动方案设计工作。以塑料化工原料产业为切入点,东方物流植入动产质押新模式,聚焦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数字化平台解决产业和金融互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产品。

(三)产研融合,推动改性塑料升级。召开余姚市改性塑料座谈会,共有54家企业参与,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改性塑料技术发展情况等内容,促进了改性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同时,引导塑料研究院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开展塑料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前三季度塑料研究院开展型号科研项目26项,其中新承接项目4项,联合上海一科技公司申报的“高阻燃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在线模压成型应用”项目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此外,推动“院企合作”,塑料研究院还为塑料城企业提供优质测试服务42次,接待企业120余家,接受业务咨询180余次,进一步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

四、国企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凝心聚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市人大政府资产专项监督相关要求,管理中心下属6家国企做好资产资源资金清查,以“用、售、租、融”多种方式有效盘活了低效、闲置资产,累计收益近1000万元。围绕战略管理、财务运营、风险管控重点,对标行业一流企业补短板强弱项,企业管理质效水平有效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能力进一步加强,有效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务风险。

(二)主动求变,增强国企平台内核。根据余姚市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谋划中塑集团与铁投公司合并事宜,遵循“集团化管控、板块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中塑集团与塑料城实力企业宁波炜烨公司等企业合资成立中卓(浙江)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协调发挥国资优势和民营企业积极作用,分工互补,合作共赢,谋划搭建一个未来的数字化平台,扩展国有企业业务版图,提高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效率和产业引导带动效应。

(三)精准施策,重大项目提速提质。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发并可持续发展,瑞云学校西侧地块项目创新采用全过程代建开发(包销)模式,经招投标选定深圳华蓝绿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为该项目全过程代建开发单位,项目名称正式确定为蓝城·锦棠云庐,后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建设完工。

五、全面从严治党交出新答卷

(一)专题学习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制定《余姚市中国塑料城管理中心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具体落实规定动作,实现中心党员全覆盖,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0次,140人次参与学习,组织领导干部读书班2次,设立党员责任区1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次。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周二夜学,全年开展各类学习教育50余次,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全体干部理论水平。

(二)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新到任市管领导干部1名,通过制度性交流新提拔90后年轻干部中层副职1人,现有90后中层干部2名,占中层干部人数的29%,中心干部梯度培育不断优化。完成5名专技岗位人员和5名管理岗位人员职员等级晋升,人员素养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党风廉政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班子及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主体责任通过“一岗双责”层层分解到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和班子其他成员、分管领导和分管科室负责人逐级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中心全体干部及国企中层廉政档案,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