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44998301/2024-58652 | 内容分类: | 规划总结 |
主题分类: | 文化 | 发布日期: | 2024-02-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责任处室: | 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2024年度工作思路的通知 | |
2024年,我局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工作重点,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示范县市、体育现代化县市和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目标,聚力打开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冲刺“十四五”后半期。 一、争“学习之先”,聚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推动主题教育学习制度化。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对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推广开来,确保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常态长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各项活动的整体性、联动性、可持续性,引导基层党组织打造和创建党建品牌,用高质量的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干部队伍培养规范化。继续推进年轻干部挂职历练、多岗锻炼、一线磨炼机制,帮助年轻干部汲取成长营养、锤炼过硬本领。围绕市委部署和局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文旅体志愿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每月党支部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力行,强化日常宣教警示,提高政治监督的常态长效。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查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全系统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二、创“品质之优”,聚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文化场地设施“大阵地”。继续引导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12空间仓”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促进公共文化空间的互补,并继续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增“微书房”新型阅读空间 50 家、城市书房 3 家。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万花筒”。开展百姓文化节、“书香余姚”全民读书节、“公共文化日”、“吾心自有光明月”中秋诗会等品牌活动;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完成“周末课堂”艺术培训100场;开展公共文化配送350场,送电影下乡3000场。持续推进姚剧文化周等,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打造文艺精品创作“制高点”。完成姚剧《四明姚韵》(暂名)、交响乐《创世纪·河姆渡》(暂名)的创作排练和演出,加强音乐、舞蹈、戏曲小品和美术摄影作品的创作,争取在各类比赛中荣获佳绩。打造非遗保护发展“突破口”。优化非遗保护框架,完成省市非遗项目考核,积极探索新形式,挖掘新内涵,加快非遗工坊建设,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商业化运营。加快推进非遗馆建设,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打造文化人才队伍“聚能环”。围绕“文化先行官”服务项目,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文化队伍专业水平。举办全市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班,加强“三团三社”建设,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文化团队,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三、增“文化之厚”,聚力打造余姚文物标识 聚焦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抓好田螺山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和鲻山遗址保护规划报批等工作,实施河姆渡博物院和井头山遗址现场展示馆建设项目可研及建设方案设计。聚焦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做好井头山、施岙遗址考古资料收集、归类整理工作;正式启动井头山二期考古工作;实施第八批省保单位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四有”工作;做好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相关工作,明年6月30日后将按新政实施,上半年逐步完成过渡。聚焦文保项目新建及修缮工程。全力推进梨洲文献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陈项目、井头山考古棚建设和图书馆路文物库房迁建。推荐完成永兴庙文物建筑修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公岩摩崖石刻修缮(保护性设施建设暨环境整治)的项目实施,积极开展国保单位通济桥安全动态实时监测;开展田螺山遗址保护和展陈提升改造。聚焦文博阵地活化利用。继续做好文博场所公共文化开放单位的阵地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策划实施文物线相关活动,积极开展品牌研学社教活动,努力发挥社会效益。高质量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确保完成明年相关建设任务。 四、优“产业之质”,聚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高位推动全域投资。做好河姆渡文化旅游区、天下玉苑整体转让、四明山区域精品民宿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土地和财政资金保障,指导四明山区域EOD项目有序推进,以“微改精提”政策补助资金为“五精”工程蓄能。加快推动阳明古镇(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运营。优质推进全域创建。指导做好树蛙部落等民宿整改复核,争创等级民宿2-3家,做好“浙韵千宿”培育和民宿客栈优秀“短视频”宣传推广。培育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1家;申报认定一批旅游驿站、示范性厕所等。加快优化全域供给。推进“老屋+民宿”模式,打造民宿集聚区,开通乡村旅游直通车,形成乡村旅游“快进、漫游”。继续推出具有余姚特色的研学旅行线路和精品课程,大力发展学生研学游和亲子游市场。持续做好“两山共富”部分重要节点提升工程和2023年四条精品线的建设工作,加快启动2024年四条精品线路规划设计。五百五千全域推进。对照“百县千碗”相关工作要求,力争新增2家省级体验店、1家省级旗舰店、1个省级美食小镇;深化“六进”工程,推动“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进景区、高速服务区、机关食堂等;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和学校及各类机构的合作;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广。创新文旅宣传推广。线下做好国际旅交会、省旅交会、宁波国际旅展等各类展会参展工作,同时办好余姚杨梅节等节庆活动;线上通过余姚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宣传余姚文旅资源,搭建新媒体矩阵,加大新媒体旅游宣推的影响力。 五、奏“运动之歌”,聚力引领全民健身普及 着力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启动编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强统筹安排;探索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力争实质性启动并完成1-2个;着力补齐设施短板,适时推进“一场两馆”建设;谋划建设省市级民生项目23个、本市级18个;提质打造环浙步道15.5公里;结合体育场地普查,力争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以上。着力丰富体育赛事活动。重点举办第六届中国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 2024年环四明山自行车骑游大会等赛事。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健康浙江专项行动”系列活动,常态化办好迎新登高、社区运动会。着力“体卫教融合”建设,组织开展健康科学大讲堂讲座12场以上;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600人以上。着力巩固体教融合发展。拟定余姚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草案,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争取新建设3所宁波市级以上各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组织本市体育竞赛14场次;参加宁波级26场次,争取75%参赛率;承办4场宁波级赛事;加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力度,力争输送人才25人以上。着力强化体育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体育运动休闲乡镇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优质体育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争取培育上规服务业体育名品企业。加快推进黑龙潭旅游运动中心建设,结合四明山EOD项目继续推进四明山山地运动公园建设。积极适应国家彩票发行方式改革,确保规范营销,力争2024年度销售额达到4.4亿元以上。 六、抓“行业之序”,聚力护航文旅市场复苏 抓经济。持续做好限上住宿业经济运行数据跟踪,科学统计、颗粒归仓,稳存量、挖增量,多措并举争取每季度任务指标顺利完成,聚焦“开门红”“半年红”“全年红”,为拉动经济增长做贡献。争取明年住宿业增长10%左右,力争宁波第4。稳市场。加强文旅体市场监管,重点做好旅行社、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行业管理,创新管理思路,加强监管监控,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促进各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强服务。优化流程、畅通渠道,加强学习培训,持续提高业务水平,打造快捷通畅高效的窗口服务模式。做好新一轮文旅体产业政策的解读和落地,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快文旅体产业发展提速。保安全。借助安全生产专项巡察契机,注重成果转化,深刻剖析原因,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逐项抓好整改,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文广旅游专委会作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全方位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做好大运河巡查工作,提升法人违法查处和行政执法效能,抓紧推进大运河异况销号清零以及涉运河项目备案工作。促文明。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公筷公勺、适量点餐、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文旅体行业文明水平。进一步发挥牵头职能,重点提升月度台账上报率和录用率,争取在文明城市各项测评中争先进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