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665588806/2024-58633 内容分类: 规划总结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日期: 2024-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招商中心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市招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落实落细三个“一号工程”,全市“一盘棋”统筹渐成格局,产业链精准谋划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2023年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一)指标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721万美元,完成全年指标5亿美元的33.4%,同比增长74.1%。宁波市外实到内资165.5亿元,完成全年指标160亿元的103.4%,同比增长22.5%;浙商创业创新实到资金100.2亿元,完成全年指标95亿元的105.5%,同比增长9.3%。

(二)项目招引量质双提。全市新增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293.47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1个。全市重点谋划项目27个。

二、主要举措和工作成绩

1.抓链条、促集群。以招强补链为抓手,集中力量链式招商,进一步激发产业强劲集聚力。在光电信息、集成电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新引进特斯联华东总部、车载摄像头CCM光学保护膜、尚闻机器人等重大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齐头并进,已引进聚氨酯产品研发与制造、大容量储能磷酸铁锂电池、生物抗肿瘤药产品等项目。

2.抓短板、求突破。补齐服务业短板,全力招引投产快、地方贡献度大的优质服务业项目。今年以来,新引进邦芒人力、大宗铁矿砂进口贸易、立德机器人服务平台等11个优质服务业项目,项目落地率达27%。打好稳外资主动仗,出台市级扶持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千方百计吸引重大项目落户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连续12月位列宁波10个县市(区)前二。

3.抓联动、聚合力。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外出招商10余批次,累计对接目标企业50家,促成嵌入式计算机电源模块生产、哈罗创客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项目签约。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会同舜工集团洽谈蔚车总部经济、花生好车等项目;会同发改、人社等部门,推进凯星通人力资源平台项目签约落地;会同兰江、小曹娥等镇街,推进数字化车间、水溶性海岛纤维等项目落户我市,全市逐渐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4.抓活动、谋项目。成功举办余姚市招商引资大会,邀请近300位海内外客商参会,聘请12位社会知名人士为“双招双引大使”,进一步提高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会上共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202.3亿元;积极参加“投资宁波”央企名企(北京)对接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活动,尤其在第八届机峰会期间,组建招商小分队,积极收集信息,开展项目洽谈,多方位、多层次排摸签约项目,峰会上共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203.5亿元。

5.抓驻点、拓渠道。北京、上海、深圳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锚定重点目标,精准靶向招商,在对接项目质量、层次上实现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商协会、科研院所等300余家,促成3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44.63亿元。特别在招才引智方面成效显著,新引进高端人才团队5个,宁波“甬江引才”创业类项目1个。

6.抓基础、强保障。坚持夯基垒土,修订2023年新版《招商手册》及招商PPT;更新全市招商引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联动招商地图、资源库、项目、政策库;调整优化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出台2023年度招商引资政策。注重系统培训,分批次对重点平台、镇街等基层招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增强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新能力专题培训班;邀请宁波市投资促进署作外资业务培训,从而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

7.抓调研、优服务。深入一线开展走访调研、信息收集和项目服务,及时掌握企业服务需求和增资扩产意向、传达最新配套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帮助企业兑现宁波、余姚两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提前完成哔哩哔哩(浙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外资企业宁波奖励兑付工作,奖励资金共计566.01万元;做好玛汀瑞亚宏泽铝制配件(余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我市奖励兑现工作,共计244.95万元。

三、存在问题

1.平台支撑作用不明显。从目前内外资完成情况来看,重点平台未能有效发挥支撑作用。

2.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全年27个重点谋划项目中,总投资20亿元及以上项目仅为3个,缺乏链主型“大好高”项目,项目总体规模偏小。

3.项目推进较为缓慢。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不高。目前,我市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受限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导致项目推进慢、落地难。

四、2024年工作思路

新一年,我们将以争先创优再进位、招商提效再跨越为目标,聚焦“全域大招商、全力招大商”,努力做好“方向精准、渠道拓展、力量统筹”三篇文章,奋力开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发展所向,凸显全链条产业集聚

1.聚焦产业链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头部企业投资意向,着力招引链主型企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明年,力争在比亚迪整车或关键零部件板块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我市“35”千百亿产业集群,精准实施“龙头+产业链”招商模式,引进一批高端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

2.聚焦服务业招商。围绕我市现有产业优势,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大线上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商贸流通、文旅康养等方面的项目招引,全力招引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强、成长性强的项目。

3.聚焦外资招引。紧盯存量和增量外资项目,重点招引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引导国资平台在城市有机更新、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引进外资企业。扩大金融领域外资规模,积极探索QFLP等金融类项目,促成海外资金并购、参股、投资我市优质项目。

(二)迭代战术打法,提升全方位招商实效

1.深耕“基金+”模式。积极发挥余姚舜欣产业发展基金(母基金)、余姚银河产业子基金等基金强链补链畅链作用,推动产业基金和国有资本参与优质项目,以资本为纽带引导项目落户我市。

2.拓展“乡贤+”模式。积极拓展乡贤圈、商会圈、人才圈等关系网络,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推动姚商回归、信息回传、资金回流。

3.深化“展会+”模式。以进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机峰会、塑博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强项目招引与承接,发挥重大活动延展效应。积极谋划境外招商推介活动,拜访并邀请重要客商,挖掘重大项目信息,促成合作意向。

4.探索“中介+”模式。积极谋划与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发挥好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德勇、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等12位“双招双引”大使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其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优势,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招引精准度和成功率。

(三)凝聚智慧力量,营造全领域招商氛围

1.锻造招商铁军。发挥好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切实提升在快速研判、项目洽谈、跟踪服务等阶段的专业能力,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发挥好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桥头堡”作用,配齐配强驻外招商力量,深挖产业转移重点地区招商资源。

2.激活平台引擎。切实增强平台支撑力度,发挥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等重大平台招商引资“主战场”作用,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重点招引核心配套企业,形成具有引领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3.加强协同推进。压紧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各镇街特色产业优势,强化部门要素保障支撑作用,做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密切配合,凝聚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上级支持,承接更多统筹项目,加快形成镇街重点发力、部门要素保障、市县上下联动的“大招商”工作格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