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 12- 12 16: 26 | 浏览次数: | 字体:[ 大 中 小 ] | 信息来源: 市民政局 |
索引号 | 739489529/2024-84876 | ||
组配分类 | 规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4-12-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4年民政主要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 |
今年来,余姚民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持续深化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余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强、成色更足。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特困供养机构撤并。确定7家老年人服务中心(敬老院)为集中供养定点机构,稳妥推进供养点改造和撤并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姚东、姚西、山区三个片区11个乡镇的撤并工作,共计179位特困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同步谋划全市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山区互助颐养小院建设,山区养老相关做法信息被浙江省政务专报录用,并获胡伟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二)推进未备案经营性养老服务场所整治。在全面排摸基础上,以市府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全市未备案养老服务场所整治工作的通知》,对13家未备案经营性养老服务场所制定一点一策、强力推进。目前,13家未备案养老服务场所已全部完成整治(其中关停10家、完成备案3家)。 (三)开展公益性公墓经营权优化处置行动。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7家公益性公墓个人承包者已全部退出经营、公益性公墓价格普遍下降(全面消除6万元以上墓价,全市公益性墓园墓穴价格平均下降比例为13.15%,最高下降比例为38.7%,年均可为群众“身后事”约减负1400万元)、销售管理得到规范、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强力确保公益属性的回归。在宁波大市率先出台公益性公墓财务管理、设施管理、维护费使用等制度,形成制度闭环。此外,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凤凰山人文纪念公园、市殡仪馆改造提升、泗门镇和小曹娥镇两个骨灰堂建设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做法在中纪委集中整治工作《每日动态》《浙江民政信息》《宁波信息》等刊发。 (四)深化婚俗改革。投入装修费近600万元打造的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1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目前已成为全宁波大市最美“公园里的婚姻文化基地”,积极推进婚姻文化展示厅、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基地、户外颁证打卡点建设,全市21个镇(街)实现婚俗改革实验区全覆盖、红白理事会村(社)全覆盖,顺利通过第二批婚俗改革试点验收。 (五)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打造“地名+”特色品牌,规范村牌、路牌、门牌、兴趣点点位信息,为261个行政村主村牌和925条“农村路名亮显工程”道路新增数字二维码,将新增、补缺门牌设置为数字门牌。顺利完成宁波市“乡村著名行动”全域试点市任务,申报浙江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典型经验。 (六)建立民政“铁脚板”走访联系制度。针对全市民政工作人员及网格员下发1800本《民政民情本》,并拟于年底开展“最美民情本”评选活动。通过搭建区域内困难弱势群体探访关爱网络,实现“乡街吹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确保困难弱势群众有人发现、有人探访、有人关心、有人服务。 (七)强化民政执法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余姚市民政局行政执法工作暂行办法》,明确执法科室和各业务科室的工作职责,规范民政执法流程,实现执法工作闭环。在此基础上,制订养老、殡葬、社会组织等领域的行政检查制度,形成“1+N”民政行政执法体系。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擦亮颐养余姚金名片。有效衔接老龄工作,完成养老规划修编,构建贯通市、镇(街)、村(社)三级服务设施网络,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组网计划列入“十五五”规划。持续推进“老有康养”,构建养老服务“爱心卡”配套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一体化运营,打造老年助餐送餐“一张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技师学院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 (二)擘画暖心惠民新蓝图。全面夯实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牵头推进“弱有众扶”专项建设,改造提升市级助联体;打造“1+2+X”精康服务体系,加强精康工作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督管理,落实《余姚市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办法》,深化“民政基层站点”建设,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推动公益咖啡项目。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编制更具余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地名规划,开发“数字门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立足打造殡葬改革县域样板,加快凤凰山人文纪念公园、市殡仪馆改造提升建设步伐,引领余姚殡葬移风易俗,扎实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写好公益性公墓经营权优化处置行动“后半篇”文章,出台政府公益性公墓定价,实施殡葬监管“一件事”机制;打造婚俗改革乡村样板,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建设4处与当地婚礼风俗、餐饮特色紧密结合的乡村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助力“甜蜜经济”发展。 (三)深化基础建设强作风。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殡葬监管“一件事”等制度建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力量配备,深化落实《2024年度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常态推进领导班子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分组包片每月赴基层开展督导调研,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持续深化民政“铁脚板”走访联系制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定期走(回)访。构建打造宣传矩阵,进一步依托抖音账号“云端蒲公英”,“直播带策” 宣传普及惠民政策,宣扬文明殡葬、文明婚俗等新风尚,扩大民政工作动态的宣传面和知晓率,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