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亮颐养余姚金名片。有效衔接老龄工作,完成养老规划修编,构建贯通市、镇(街)、村(社)三级服务设施网络,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组网计划列入“十五五”规划。持续推进“老有康养”,构建养老服务“爱心卡”配套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一体化运营,打造老年助餐送餐“一张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技师学院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 (二)擘画暖心惠民新蓝图。全面夯实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牵头推进“弱有众扶”专项建设,改造提升市级助联体;打造“1+2+X”精康服务体系,加强精康工作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督管理,落实《余姚市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办法》,深化“民政基层站点”建设,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推动公益咖啡项目。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编制更具余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地名规划,开发“数字门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立足打造殡葬改革县域样板,加快凤凰山人文纪念公园、市殡仪馆改造提升建设步伐,引领余姚殡葬移风易俗,扎实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写好公益性公墓经营权优化处置行动“后半篇”文章,出台政府公益性公墓定价,实施殡葬监管“一件事”机制;打造婚俗改革乡村样板,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建设4处与当地婚礼风俗、餐饮特色紧密结合的乡村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助力“甜蜜经济”发展。 (三)深化基础建设强作风。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殡葬监管“一件事”等制度建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力量配备,深化落实《2024年度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常态推进领导班子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分组包片每月赴基层开展督导调研,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持续深化民政“铁脚板”走访联系制度,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定期走(回)访。构建打造宣传矩阵,进一步依托抖音账号“云端蒲公英”,“直播带策” 宣传普及惠民政策,宣扬文明殡葬、文明婚俗等新风尚,扩大民政工作动态的宣传面和知晓率,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