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政协提案 > 2024
关于推进余姚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强市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4- 11- 04 10: 53 浏览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政务公开科

提案者:王文杰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压轴之年。当前,国内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对着内外部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则是主要的交汇点。企业应前瞻布局为发展注入新动能。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增长引擎。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宁波市也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作为实施新型工业化体系的任务之一。余姚作为宁波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重要板块,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余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责任,也是推动余姚长期发展的一份关键动力。对此,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分享两点体会:

一、当前人工智能在赋能制造业方面仍面临着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足、缺乏明确应用路径和成熟解决方案等问题。现阶段制造业的装备智能化、技术软件化、流程数据化、生产自动化水平仍处于普及推广期,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和专业知识的限制使他们难以承担技术改造的成本。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路径在许多制造业细分领域仍然不够清晰,缺乏具体的行业案例和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将导致企业在投资时犹豫不决。

二、企业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人才瓶颈。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一项关键工具,其价值在于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制造业环境中。这一过程涉及多项技术难题,如数学模型的建立、数据来源与分析等,均需依赖深厚的制造业知识。掌握核心技术、理解制造机理和工艺特点是构建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需要技术人员、算法专家和软件工程师等人员的协同合作。

根据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上述内容中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建议制定不同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指导方案,并提供工程化实施指南,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理解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从而降低技术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本。

二、政府应积极引导,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应用场景与产品开发。建议联动余姚特色行业,头部企业深根垂直领域,聚焦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检测和设备运维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运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技术和智能化改造,创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可复制性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促进余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普及。

三、建议建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联系,引入多方面人才。建议建立与宁波市、浙江省及其他地区的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及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平台。通过采取联合研发、共享资源、人才培养项目等形式,引入技术人员、算法专家和软件工程师等多方面人才,加强产学研的紧密联系。同时建议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研发补贴、人才引进奖励等,吸引和激励高端人才加入余姚智能制造领域。此外,建议政府定期举办行业论坛和技术培训,为不同背景的专业人才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构建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和吸引体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