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小学“光影的艺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暨“兰之智”学科机动周活动 | |||||
| |||||
兰江小学历来重视学科学习,打造思维课堂,设计精致的课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每年12月,学校都要举行“兰之智”学科机动周,一年一主题。学科周的设计,打破教学空间,机动教学时间,为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并应用知识。从“英语主题学习活动”到“数学学科机动周”今年,学校又开展了以科学“光与影”为核心要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让我们跟着小编的脚步,解读“光与影”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2022年课程标准改革,对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即——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因此,本次的“兰之智”学科机动周,采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活动设计组在前期经过多次学习、研讨和专家论证后,确定了学习的主题为“光与影”。 “光与影”是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内容,科学教材中对其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在这个主题背景下,设计组继续挖掘学习需要产生的真实问题和情境,解读学科教材,沟通美术学科后,确定了“走马灯”“皮影戏”两个具体成果形式。这两个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五年级美术、语文等学科都有所涉及。最后,演出什么内容呢?设计组对标《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和五年级下册《四大名著》为演出内容,分别对应课文复述和剧本编演两项语文素养。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的跨学科主题学科活动周就开始了。 化合结果:一场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演出 “光与影”的物理反应,会产生怎样的结果?2023年12月28日周四下午,这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第三个学程日——成果展。在兰江小学的报告厅,漆黑的场地,一盏聚光灯,这里正在上演一场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演出。 走马灯 走马灯,利用温度变化产生动力,从而引发走马灯转动。走马灯转动后,叶轮的图案就会在灯罩上留下影子,呈一幕幕动画。三个项目班级分别在项目导师沈建云、章佳莲、黄科乐老师的带领下,演出《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猎人海力布》三出戏。一个走马灯转动产生一幕戏,一串走马灯串起来,一幕接着一幕就形成一出戏。成功的演出,不仅非常考验走马灯的制作,绘画表达的功底,还要有相当强大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语文老师陈双丽、陆浙燕、俞雪芹老师的指导下,剧幕之间串联丝滑,台词演绎精彩,每一个学生上台表演亮相,让观看表演的学生体会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魅力。 皮影戏 皮影戏,利用皮影人物的活动关节产生相关动作,在光源的照射下,人物在幕布上留下影子,呈一幕幕动画。皮影戏项目一共分为四个班级,分别对应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在项目导师娄清华、虞琼、王伟生、康鑫淳的带领下,演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景阳冈》《红楼春趣》四出戏。这些戏里不仅有成为背景的静态景物,也有动态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利用自己在前两个学程里制作的皮影人物,配上背景音和现场的人物配音,惟妙惟肖地向观看者呈现了大戏。在语文老师黄萍、孙峰、陆意君、陈洁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创作剧本,编写台词,上台表演,真是“人人都成了影帝与影后”。 非遗传承 活动最后,由学校教导处李娜老师对本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成果展进行了“学习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点评。她从余姚低塘街道制作走马灯的周师傅开始介绍,周师傅80多岁的高龄,利用6个简单工具制作的走马灯,成为非遗传承人。进而,她又介绍了其他余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剪纸,粉塑等。最后,李老师借助朱熹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