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病虫情报
索引号: 734276233/2023-77341 内容分类: 病虫情报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3-08-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当前我市单季稻处于孕穗期,即将破口抽穗正是二化螟、稻飞虱、白叶枯病等水稻病虫的多发期,更是稻曲病、穗颈瘟等穗部病害预防的关键期早插早发连晚即将封行,极易诱集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害

一、发生情况

1、二化螟:今年二代二化螟发生量大,峰次多,预测三代二化螟中偏重发生。灯下:牟山点8月10日开始虫量持续较高,日诱蛾量均在115头以上,8月10日-8月15日累计诱蛾812只;阳明点8月15-17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197只;朗霞点8月15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87只。性诱:黄家埠点8月10-13日出现虫峰,诱虫70只。当前单季稻部分田块残留虫量高,虫龄乱,特别是混栽区杂交稻,危害尤为严重,个别重发田块枯鞘丛率达70%。8月15-18日田间调查,连晚平均枯鞘丛率0.25%(0-6.0),平均枯鞘株率0.08%(0-2.5),主要集中在早插早发连晚危害。预计8月22日左右田间将出现三代二化螟卵孵高峰。

2、稻纵卷叶螟:灯下:朗霞点8月13-15日出现蛾峰,诱蛾量为280只。当前田间卷叶螟成虫较多,适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卵块孵化,预计8月22日左右田间将出现卵孵高峰。

3、稻飞虱:今年褐飞虱迁入量少,无明显迁入峰。当前田间虫卵量较少。按照“治三、压四、控五”的策略,做好防控工作,防止褐飞虱局部爆发成灾。

4白叶枯病:去年大部分乡镇都有发生,呈现点多面广特点,田间菌源非常充足。前期雷阵雨天气影响,当前部分乡镇已发病个别田块危害较重老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病田块需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5、稻瘟病: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一旦发生,可能颗粒无收,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大部分单季稻即将破口,正是预防的关键时期,感病品种须做好预防工作。

6、穗期综合症:如穗期遇多雨雾天气,极易引起病害流行,必须抓住破口前这一关键时期切实做好稻曲病等穗期综合症预防工作。

二、防治意见:

防治策略:单季稻主治二化螟、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预防稻曲病等穗期综合症,感病品种预防穗颈瘟早插早发连晚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时预防白叶枯病

防治对象:单季稻早插早发连晚

防治时间:8月22-25日。

防治药剂: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①10%阿维•甲虫肼100毫升/亩;②25%乙基多杀菌素12克/亩③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亩。前期二化螟重发田块残留虫量高,虫龄乱,防治时应混配适量阿维菌素或甲维盐以提高药效药后及时检查防效并做好补治

稻飞虱:①10%三氟苯嘧啶16毫升/亩;②60%吡蚜酮16克/亩。

穗期综合症:

30%苯甲•丙环唑25毫升/亩

48%肟菌•戊唑醇25毫升/亩

19%啶氧•丙环唑70毫升/亩

48%苯甲•嘧菌酯30毫升/亩

老病区、感病品种、已发病田块预防白叶枯病,药剂可用40%噻唑锌60毫升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30毫升或3%噻霉酮微乳剂60-100毫升/亩

上述药剂各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以上,均匀喷雾。感病品种预防穗颈瘟再加入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30克/亩。

防治技术要求:1、要喷足药液量,杂交稻亩用水量75公斤以上,常规单季稻用水量50公斤以上;2、单季杂交稻生物量大,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高温天气必须早晚用药,避开高温时段,确保人身安全。及时做好农药使用后的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杜绝乱扔乱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