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公告
发布时间:
2023-05-15 15:48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告内容
草案全文
起草说明
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我市开展了《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谋划统筹、集约、和谐、高效、美丽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目前,《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为凝聚智慧和共识,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征询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6月13日,共30天。
《规划》初步成果方案可在余姚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余姚发布微信公众号、余姚市城市展览馆处查阅。
社会各界可通过邮寄或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邮寄地址:余姚市南兰江西路288号,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请在信封上标注“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意见建议”字样);电子邮箱:zgj_kjgh@163.com(请在邮件标题标注“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余姚蓝图,期待您的参与!
2023年5月15日
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起草说明或解读信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我市开展了《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谋划统筹、集约、和谐、高效、美丽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本规划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余姚市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为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据。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
2023 年 5 月 13日至 2023 年 6 月 13 日,为凝聚智慧和共识,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规划草案的公众意见征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征询期间内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采纳情况如下:
序号 | 意见建议 | 采纳情况 |
1 | 余姚城区地形是:姚江河谷、锅形洼地、五江十岸、众山点缀,特殊地形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是:高绿化率、低建筑密度、高容积率,长期以来余姚规划建设正好相反,随着城市低水平摊大饼式开发建设不断外扩,连续四五天大雨不能及时渗入地下形成地表水流只能排入江中,容易形成内涝水灾,近年来撤市设区呼声很高,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可以先采取宁波地级市规划标准,这样规划建设出来的城市城镇才能和余姚综合实力百强县12位匹配,才能不断争先进位。 | 目前我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在各类设施建设标准方面衔接宁波主城区标准,按照宁波市余慈城区的发展要求高对标大都市建设。 |
2 | 余姚坐拥甬绍平原中心,杭甬黄金线上,杭甬双城联动发展多年,但余姚城区规划历来纵向轴突出、横向轴缺失,纵向轴向北辐射带动低塘街道、朗霞街道,往南是四明山系辐射带动终止。纵向发展轴是新建路-南雷路和城东路,那么横向发展轴应是余马公路和谭家岭路,即余马公路—阳明路—61省道和谭家岭路形成市域横向发展轴,可以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来辐射、带动姚东片区、姚西片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要带动陆埠、马渚两个中心镇发展,辐射带动姚东五镇+姚西两镇共七个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此可见,横向发展轴显得极为重要,是事关市域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新的规划必须强化横向发展轴,让余姚成为杭甬双城发展的优等生。 | 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中心城区和市域规划均对发展横轴进行了强化,在余慈统筹、翠屏山中央公园等市级重大战略背景下,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总体格局中有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带和姚江文化产业带两条横向发展轴线。 |
3 | 以后城市有机更新可以构建”最良江一江两岸“景观形成中央商务区,提高两条东西横向道路世南路和四明路功能定位,从梁周线到城东路或东环南路之间的重要地块规划建设商务楼群、超高层住宅小区,形成东西横向核心区的城市天际线,和纵向景观大道南雷南路组合成城市中央商务区CBD,有300米、180米、120米摩天大楼作为核心区地标建筑提高城市能级、形象、品质,市政府周边应该越繁华越有利于城市发展。 | 就城市中央商务区和天际线的设想,目前我市已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整体城市高度控制将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予以考量安排,片区的天际线高度控制将在片区的城市设计中予以考量安排。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后续将结合城市更新的进程,通过各个区块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等进一步优化完善。 |
4 | 在朗霞街道、低塘街道规划加以整合成一个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大平台,以329国道、梁周线和城东路为骨干道路,产城融合发展,可以把此平台命名为:沪浙合作余姚示范区,大平台搭起来有利于扩大影响,有利于招商引资引入更多大项目,也有利于两个街道城市化开发建设。 | 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宁波市级传导的余慈城区,将余慈城区作为宁波北翼的核心发展引擎,承接上海外溢的沪浙合作区主平台。姚北周巷作为余慈融合的最前沿,已按照大平台的设想进行考量,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先行与产业分工合作,促进余慈城区高质量融合发展。 |
5 | 本人在余姚城区上班,家住宁波,由于客观原因需要每日通勤往返两地,在仔细研读《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后,坚定看好宁波及余姚地区未来发展。借此机会提出一点反馈建议,希望未来能在宁波与余姚之间建设一条地铁线路,与现有宁波轨道交通若干线路实现连接,也为实现规划末期余姚地区30分钟到达宁波的区域通达圈建设目标提供重要推力。经了解本人身边还有众多每日往返宁波余姚两地通勤的市民,若能实现上述目标,将对人才及人力资源良性流动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本人查询相关官方网站发现,现存正在运行的宁波至余姚的客运班次、城际铁路车次均较少,且时间上较难满足上下班需求,可否在地铁建成前适当考虑增加客运大巴及城铁班次以满足通行需求。 | 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衔接宁波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新增宁波市域快轨11号线,可在宁波城区实现与其他轨道线网的换乘。宁波市域快轨11号线的建设与运行,可实现余姚与宁波主城区的30分钟通勤。在宁波市域快轨11号线建成前,有关增加客运大巴、城铁班次的建议不是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以规划的事务,您可以关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客运大巴、城铁班次的安排。 |
6 | 前黄山是一个小小的村庄,由于去年的高架桥规划建设,村庄已被拆除了一半,仅剩下16户不到,剩下的村民也希望得到安置。理由如下:第一村庄整体已不完整,村落相貌也遭破坏。对村里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都会造成万一定影响。第二是村落处于高压电线下,长期以往会村民的身心会受到伤害。第三是每年台风季,由于村落部分位置地势较低,村民家里会遭遇大水的袭击,影响正常生活和造成财产损失。第四高架桥建成,汽车尾气和噪音也会对村民生活造成影响。 | 关于提到的拆迁安置的具体安排和前黄山后续村庄居民的去向不在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以规划的事务范围内,您可以关注城中村指挥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应主管部门对于该地拆迁安置的具体安排。同时在详细规划层面,经查询前黄山受到高压线的影响该地规划用地性质为防护绿地和农林用地。 |
7 | 建议重点工程采用倒计时的方式督促落实,每年保证至少一项大工程落地、开工、竣工,让老百姓有真切的获得感,比任何规划都更得人心。 | 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对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库、项目表的形式在规划成果中予以体现,并做好相应用地保障支撑。具体项目建设落地时序由涉及行业主管部门、项目运营单位在具体建设中进行明确。 |
8 | 不在四明山区修高速公路,四明山是宁波市(更是我们余姚市)的生态屏障,也是主要的饮用水源的集水区,今后只利用或改造原有道路,否则四明山植被的严重破坏会造成区域生态大灾难 | 在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已落实宁波市级高速公路网规划,四明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采用绍兴上虞境内穿越接入甬金高速的设想,余姚市四明山区域高速公路目前暂时没有规划建设安排。 |
9 | 城市再扩大时保护好原有水系及河道;不能将河道简单填埋; | 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因此,规划水系作为重要生态环境基础要素,不会出现简单填埋等情况,而是从区域层面实现整体水环境、水功能的提升。 |
10 | 建议今后余姚的商品房住宅以洋房和小高层为主; | 这部分内容不在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以规划管控的内容,您可以后续关注具体地块周边的城市设计、详细设计、建设方案、城市更新等更加具体的规划建设项目。 |
11 | 保护好原有绿化(如像南雷路的绿化建好了就不应该去破坏,对绿化的保护要形成红线意识,保护好龙泉山、玉皇山、胜归山、丰山的现有绿化),新建城市区域绿化率力争达到45%,若还有环高铁新城这样级别的新建区域建议利用姚江水系建一个合适的人工湖减弱区域的热岛效应,强化生态功能; | 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会综合考虑不同等级绿地所在区位与建设要求进行统筹布置,并且通过城市绿线的形式予以管控,对城区绿地水平进行保障。城区绿化率数据的相关建议,将在下一层级的详细规划以及绿化行业主导部门的专项规划中加强,您可以后续关注具体单元的详细规划或者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规划建设。 |
12 | 市区适度增建公园 | 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结合用地调整,增加部分城区公园。社区级公园、游园等将在下一层次的各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