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744998301/2023-58832 内容分类: 规划总结
主题分类: 文化 发布日期: 2023-03-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2022年,余姚市文化旅游体育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上级决策部署,明确文旅体事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主动作为,务实创新,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着眼“学习高度”,组织建设持续增效

突出政治建设,切实提高思想站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周二夜学”制度,以专题讲座、书记领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学习领会,全年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专题研讨6次,“周二夜学”36期。以“诗和远方”宣讲团、文艺达人宣讲团为依托,采用领导干部带头讲和青年干部巡回讲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宣讲10余次。夯实基层基础,建强筑牢红色堡垒。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制作基层党建工作提示单,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深化党建联建机制,规范完成局机关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3个党支部及时换届选举、健全班子。严把党员入口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新发展党员3名,预备党员转正2名。发挥先锋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组建核酸采样志愿团队,做好南雷大厦集中检测点全员核酸检测牵头工作。累计组织700余人次党员干部参与道口执勤,选派百名干部下沉集中隔离点专班,并选派骨干力量27人次支援北仑区、阳明街道和鹿亭乡。强化干部培养,夯实选人用人基础。做好2022年度公务员、2021、2022年度事业编制考录工作,共招录15名。开展机关及局属单位中层干部集中调整和聘任工作,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关于防范廉政风险开展常态化监督的实施方案》,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组织开展“五问五破走在前、五比五先争一流”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在系统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干事创业氛围。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驰而不息纠“四风”正作风。一年来,协助第四纪检组调处举报投诉1件,处理回复督查函4份次,协查酒驾人员2人。

(二)着眼“服务温度”,公共服务持续提档

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已完工,大剧院已开始运营。建成8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56个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2个城市书房和1个文化驿站。7家单位成功创建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12空间仓”。吾乐雅苑、乐众传统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入选宁波市“一人一艺新空间”,智慧书屋入选宁波市“天一书房”。梁弄镇横坎头村、河姆渡镇翁方村通过省文旅厅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验收并获优秀等级。提供多元化文化产品。以文化馆、图书馆及12空间仓“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等为载体,办好每月12日“公共文化日”活动。截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举办全民读书节、百姓文化节、“吾心自有光明月”中秋诗会等,进一步擦亮品牌活动。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39.03万人次,外借图书76.97万册次。全年公共文化配送(送戏下乡)193场,电影下乡3000场。推进精品化文艺创作。姚剧《乡村心事》获得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戏剧类),荣获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并列入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美术作品《城市音符——工地的金色正午》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舞蹈作品《老叶和他的戏台》获省第32届群众舞蹈大赛金奖、2022年“一人一艺杯”宁波市原创音乐舞蹈大赛银奖。原创流行歌曲《路向右拐》获浙江省第二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银奖。加强专业化文化队伍建设。举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务大提升等专题业务培训,丰富基层文化站长业务知识。加强乡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完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志愿者注册。加强“三团三社”文艺团队的培育,通过展演、培训等形式提升文艺团队的业务能力。做好文化示范户和乡村文化能人的培育,指导开展文化生活圈活动。

(三)着眼“传承深度”,名城创建持续加速

深化文化基因解码。阳明文化入选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为宁波市唯一。拍摄阳明文化、浙东抗日根据地、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等短视频参加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短视频大赛。成立“阳明读书社”,宣传推广余姚文化;不断推出阳明文化文创产品,丰富阳明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加快遗址公园规划一期河姆渡遗址区域建设方案编制,其中启动区工程——古今自然环境展示区方案已由省文物局审核转报国家文物局。启动编制田螺山遗址保护规划,修改完善鲻山遗址保护规划。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申报工作进度、自我评估和下部工作安排已报送至省住建厅。委托第三方提供申报工作具体技术支撑,完成《余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场评估情况及反馈意见》。积极实施考古发掘及考古前置。施岙遗址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入选2022年“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田螺山遗址入选2022年“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启动江桥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循序推进井头山遗址二期、施岙古稻田考古发掘;继续做好井头山遗址一期和施岙遗址出土文物整理及部分出土木器脱水保护工作;继续做好全市范围内考古前置工作,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3处文保单位通过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申报,等待正式公布。完成6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充分发挥文博宣教功能。完善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纪念活动相关策划;办好“阳明文化季”系列活动。高质量完成3家乡村博物馆创建任务。做好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公共文化开放单位的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品牌研学社教活动,努力发挥公共文化单位的社会效益,全年接待489709人次。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完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年报工作,开展第七批余姚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四明山竹编”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陆埠山水清心非遗主题旅游路线、黄家埠中心小学入选宁波市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承办宁波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和第五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浙东唐诗之路赛区半决赛,获优秀组织奖。举办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姚剧培训班,举办第七届姚剧文化周等活动,推动姚剧传承发展。

(四)着眼“产业速度”,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做好全市文旅资源普查。共梳理出资源单体535条,实地普查出有效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503个,并已形成一整套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初步形成了余姚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旅游精品项目,目前全市共有文旅项目71个,其中在建项目34个,当年度完成投资39亿元。阳明故居文化公园(阳明古镇)项目已列入宁波“十四五”期间十大重点文化项目。抓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今年累计入库项目66个,已竣工57个;当年度完成投资1.72亿元,投资完成率120%,位列宁波第一。浙东小九寨景区浙东临委旧址驻地项目获评宁波市级“微改造、精提升”典型案例,王文艳获评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十大匠心人物。重点推进旅游创建。河姆渡镇创建成为省4A级景区镇,马渚镇、黄家埠镇创建成为省3A级景区镇。梁弄镇列入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横坎头村、中村村成功申报为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横坎头村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丹娜庄园创建为五叶级客栈,集约部落创建为四叶级客栈,湖上隐民宿创建成为银宿,五桂村、后陈村、中村村、柿林村、仰天湖成功申报成为首批宁波市民宿产业集聚区。余姚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2020-2021年度评价考核。高标准打造精品线路。打造“运河之畔”姚江文化线、“两山共富”红色健康线两条精品线路,完成规划设计,其中“运河之畔”姚江文化线共涉及相关项目16个,预计总投资18.44亿元(上报15亿元);“两山共富”红色健康线共涉及相关项目17个,预计总投资12.54亿元(上报10亿元)。

(五)着眼“健康程度”,体育发展持续提升

提升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十四五重大设施“一场两馆”启动。翁方村通过国家级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验收。完成各类民生实事工程共12项,校核“浙里办”的公共体育场地937条,实现通过“浙里办”APP一键导航。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7平方米(预估数)。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结合《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全国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奔共富 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线上线下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推出市儿童青少年防近视暨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体育功能操视频(示范版)进校试点。完成“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云课堂小视频录制28个,开展“浙里健身”国民体质测试服务3522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9.3%(预估数)以上,(不含学生)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4.5%(预估数)以上。提升青少年业余训练竞赛水平。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注册浙江省运动员940人,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体育苗子25人。李玲获世锦赛撑杆跳第六名。参加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获20.5金、4银、11铜。女足丙组作为我市的宁波市队县办项目获省运会亚军。校园足球继续发力,肖东二小获省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甲组总决赛冠军。修订《余姚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重新认定27所学校为首批2022-2023周期我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认定2022-2023年度“余姚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训练基地”8家。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新增长极。举办2022浙江省第十一届运动休闲旅游节暨宁波市户外运动消费节,激发体旅消费新动能。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国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2022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赛等品牌赛事,体育赋能旅游发展进一步加速。梁弄镇入选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初新营地获评2022年浙江省十佳户外露营地,其“丛林穿越”项目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宁波雪鹰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宁波市体育名品培育工程。体彩销售突破三亿大关,达到3.0783亿元,同比增幅35.98%,创余姚体彩销售历史新高,位居宁波第四位。

(六)着眼“扶持维度”,行业活力持续迸发

多管齐下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兑现全域旅游专项资金约400万;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34万;兑现幸福家乡欢乐游专项资金103万、“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资金240万。出台《余姚市文旅行业稳经济若干政策意见》,给予企业纾困补助、税费减免等优惠,第一批预拨款120多万已下发。与中国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给予文旅行业不少于1个亿融资额度,提供信用贷、保证保险贷和抵押贷等多款金融产品,缓解文旅企业现金流压力,目前已授信近3000万。我市4家酒店参与推出“安康住”活动,保障疫情防控转段期间市民康养服务需求。据统计今年1-12月,我市24家限上住宿业实现销售额约5.89亿元,与去年同期对比增长15.4%。特色宣传提高旅游营销实效。推出“留姚迎新春•免费欢乐游”活动,为留姚企业职工送上新春旅游大餐。全新打造慢直播平台“云游余姚”,通过慢直播镜头,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余姚的山水美景,平台累计浏览量超35万人次。推出特色精品线路,环四明山余姚多彩风景道获评“2021浙江共享共富十佳自驾旅行精品线”,为宁波地区唯一。阳明古镇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策划推出10条“余姚杨梅中国红•微度假露营季”旅游线路,5个宁波微度假露营基地。初新营地获评省十佳户外露营地。数字化改革助力文旅体消费。依托“游遍余姚”智慧旅游应用场景,举办“2022中国旅游日‘共游幸福城·共富最名邑’主题活动——‘游遍余姚’文旅体促消费”。共累计发放文旅体专项消费券370万元,助力经济稳进提质。余姚梁弄大糕美食镇认定为浙江省2022年“百县千碗”美食街区(镇)。

(六)着眼“监管力度”,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推进行政审批工作。对行政审批权力事项进行专项清理,减压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目前共受理行政许可件共192件。贯彻落实“双减”工作政策,推进文化艺术体育培训机构发展。审批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意见书123家,其中走完全流程34家,在宁波大市名列前茅。新设的《剧本娱乐活动备案》,采取不见面、无纸化、一站式网上备案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行业品质。同时加强旅游包车整治、开展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播放专项检查、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专项整治、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等,强化行业信用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疫情防控检查力度,发现并整改疫情防控问题204个,下发安全整改通知书38份,对25家单位因疫情防控落实不到位实行行政约谈。加大市场执法和改革力度。出动执法人员出动执法人员7921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3625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44件;联合市新闻出版局、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25次;受理各类文化举报22件,受理旅游投诉23件,处置率100%。获评2022年全省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优秀案卷1件、良好案卷2件。试点执法改革任务,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梳理并上报体育类行政处罚事项移交资料,66项处罚事项(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除外)赋权乡镇。深化安全生产保障。大力推进全覆盖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履职一本账”。加大考核赋分权重,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职责。以“除险保安”、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等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强化检查和执法。逐步建立以企业自查自纠为前提,日常巡查为基础,专项检查为突破口,联合检查和双随机为力量支撑,“回头看”为保障的全流程、闭环式、智能化问题发现处置机制。开展星(花)级饭店燃气安全检查、冬春季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强化大运河监测,做好疫情期间和“两会”、省党代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