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防治儿童肥胖? | |||||
| |||||
近日,一位因少许白发,来到市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科就诊的少年患者小张(化名),就诊医师毛利丹副主任医师发现该患儿体重严重超标,脖颈发黑,还有隐匿性小阴茎,这些家长平时均未重视。 据小张的妈妈王女士(化姓)介绍,小张生下来就是个特别能吃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已经比同龄孩子胖出许多,特别是疫情期间,一年就能胖20斤左右,目前小张年龄11岁余,体重就已经高达140斤,“他一次可以吃30个饺子,每餐的饭量是同龄人的二倍,最爱的就是炸鸡、汉堡、含糖饮料等。”小张平常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但是由于体重过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观战,就算上场也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随着体重增加也只能放弃了篮球运动,运动量也越来越少。给小张买衣服也是妈妈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在实体店完全买不到能穿的衣服,只能通过定制,或者网上买超大码的衣服。 市人民医院毛利丹医师根据病情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后,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锻炼、保持充足睡眠等方法来改善生活方式,从而减轻体重,并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目前1.5个月已经减重10多斤,慢慢回归正常青少年生活,自我感觉清爽了很多,家长表示会继续坚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学龄儿童当中超重肥胖近20%,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儿童究竟怎么吃才更健康?往下看,一起来掌握知识点 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可引发包括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并导致儿童自尊心下降、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1、影响长高及早发育 2、增加患病,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3、出现心理问题,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因此,及早干预儿童肥胖,尤为重要! 如何判断是否为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BMI=体重(kg)/身高2(m2) 我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限值如下表: 当然,年龄<2岁婴幼儿的超重肥胖评价可应用身长的体重评价法,其次,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 如何防治儿童肥胖?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幼儿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 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⑵增强体育锻炼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① 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 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② 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⑶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