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规划总结
索引号: 00297276X/2023-57882 内容分类: 规划总结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日期: 2023-0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责任处室: 市教育局
余姚市教育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余姚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进“姚优教”工程,深化幸福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教育品质加快提升

1.教育重点项目全速推进。《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启动修编,建成北师大余姚实验学校、姚江小学南校区等中小学5所,新增公办学位约8900个。实施临山镇中、凤山小学等改建项目。新增省现代化学校9所,全市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1.93%。

2.“五育并举”有新成效。建立学生荣誉体系,开展“舜教文明我先行”“健心节”等活动,出版国内首套阳明文化专题教育教材,创建省健康促进学校123所、省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5所、省和宁波近视防控特色学校6所,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6项。

3.教育质量有新提升。《“姚优教”智慧助老实践路径》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1项,新增省先进教研组4个。高考成绩持续高位发展,特段上线率达27.28%,一段上线率达69.77%。在宁波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监测中名列前茅,入选省和宁波优秀作业案例11项。职业教育成绩突出,我市蝉联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金1银,入选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和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各1项。

(二)改革任务深化推进

1.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民办随迁子女学校转公5所、撤并8所,师生分流平稳落地,资产处置扎实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从12.47%压减至5.56%。

2.“双减”工作巩固深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课后服务覆盖学生9万余人,累计建设中小学拓展性课程3000余门。培育省和宁波“双减”优秀实践案例4项。

3.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深化“互联网+教育”建设,优化家长学校数字化平台,“姚优教”云课堂惠及学生10万余人次。与丽水市松阳县建立跨地区教共体5对,完成率达100%。

(三)党建引领持续强化

1.基层党建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舜教红锋‘三双’工程”,培育第三批党建特色品牌项目24个,局机关党委入选余姚市首批机关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2.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实行校长职级制度和星级班主任认定管理制度,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派遣制教师招聘管理,设立“江丰”教师奖励基金每年100万元,表彰首批教书育人奖35人。新入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8人,新增宁波市名校长3人、骨干校长5人、学科骨干教师18人。

3.清廉学校建设不断推进。完善教育纪检片组和校监会工作机制,深化师德信用积分管理,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培育宁波市清廉学校示范校2所。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幸福教育,擦亮“姚优教”品牌,奋力完成“一三三一”工作任务,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贡献教育力量。

(一)一个加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强化政治领航。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强化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进“舜教红锋”党建品牌建设,加强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的党建工作,进一步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学校一品牌”的党建新格局。

3.强化党建赋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当先锋、做表率。加强干部教师思想教育、普法教育,选树一批清廉教育示范学校,让清廉之风吹遍每个校园。

(二)三个深化:深化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1.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教,成立市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推进破“五唯”,树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

2.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优化教辅室及教育财政管理,创新教师编制人员管理机制,实施派遣制教师管理制度,严控非一线岗位编制。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度和星级班主任制度,优化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出台教师工作量标准,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加大高学历教师引育力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3.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加快“教育小脑”建设,提升校园智能安防水平,实现校园安全“精密智治”。推进“姚优教”云课堂建设,数智赋能“城乡教育共同体”、教育质量分析评价等,深化教育数字化新融合。

(三)三个推进: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推进教育布局优化。实施“上好园”工程。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为目标,修编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实施机关幼儿园龙泉园迁建,新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公办园覆盖率力争达到55%以上。加快义务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目标,加速扩充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加快实施城西学校新建、双河小学迁建、实验一小扩容改造等项目,启动义务段学校新建2所、改扩建8所。推进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加快市职技校迁建和宁职院余姚校区、余姚技师学院等建设,推进市三中、八中合并迁建。

2.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育人共同体。研制《余姚市幸福课堂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为中心”课堂转型。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与浙师大幼儿师范学院、宁波幼师高专等高校合作,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深化教共体建设,推进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和普高高质量发展计划,促进整体质量提升。推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学—赛—训”技能教学体系,做强做优一批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争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服务“扩中提低”,助力共同富裕。

3.推进惠民举措暖心。深化“双减”工作。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组建校外培训监督员队伍,加强非学科类培训常态化监管。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质量。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健全家长学校组织网络,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完善家长学员学分制、示范性家长学校等考核评价体系,家长学校参与率达到100%。试点“最美上学路”建设。推进世南小学、实验二小等学校周边道路试点,打造集功能、文化、颜值于一体的“最美上学路”。

(四)一个争取:争取营造更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支出责任和教育经费增长法定要求,确保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积极争取企业、乡贤、社会团体等对教育的支持,为教育事业发展和“三全育人”营造更好的环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